[实用新型]直流电机、自动离合器执行机构以及混合动力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2417.8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4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辉;马明霞;宁廷会;孙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2 | 分类号: | H02K7/102;F16D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子宽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机 自动 离合器 执行机构 以及 混合 动力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机,包括电机转子、电机定子、电机外壳、电机输出轴,该直流电机内部集成有多片式电磁离合器,多片式电磁离合器包括电磁铁、离合器从动部分、离合器固定部分、弹簧和铁磁性压盘,离合器从动部分与电机输出轴同轴固连,离合器固定部分固定连接于电机外壳的内壁,离合器从动部分与离合器固定部分设置有多片摩擦片,铁磁性压盘的一端抵接于多片摩擦片且另一端通过弹簧与离合器从动部分连接。该直流电机不仅能够实现正反转扭矩输出,而且能够实现可靠锁止,多片摩擦片的锁止机构具有更大的后备系数,同时使用寿命更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自动离合器执行机构和一种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电机、自动离合器执行机构以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车辆运行中,存在离合器长期处于分离的工况,这就要求离合器执行机构一直处于锁止状态。
在电动离合器执行机构控制方案中,根据离合器的特性,电机需要在结合或者分离过程中实现正反转转动,无论从电机的结构还是电机的控制上来讲,技术都已经成熟。然而,技术的关键点是如何实现电机的锁止,即在离合器完成分离动作后,电机断电后仍能保持一定转矩,克服离合器膜片弹簧的回复力,使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并且要有较高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电机,该直流电机不仅能够实现正反扭矩输出,并且能够实现电机的可靠锁止,同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离合器执行机构与一种混合动力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电机,包括电机转子、电机定子、电机外壳、电机输出轴,该直流电机还包括集成设置于所述直流电机内部的多片式电磁离合器,所述多片式电磁离合器包括电磁铁、离合器从动部分、离合器固定部分、弹簧和铁磁性压盘,所述离合器从动部分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固连,所述离合器固定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内壁,所述离合器从动部分与所述离合器固定部分设置有多片摩擦片,所述铁磁性压盘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多片摩擦片且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离合器从动部分连接。
优选地,所述离合器从动部分与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方式实现同轴固连。
优选地,所述离合器从动部分通过平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固连。
优选地,所述电机输出轴用于连接所述离合器从动部分的轴段设有凸起的轴肩。
优选地,所述离合器固定部分与所述电机外壳的内壁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离合器固定部分与所述电机外壳的内壁焊接固定。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电机定子和多片式电磁离合器的电磁铁通电时,铁磁性压盘会与电磁铁相互吸引并压缩弹簧移动,使铁磁性压盘作用在离合器从动部分多片摩擦片上的压紧力消失,离合器从动部分与离合器固定部分之间的多片摩擦片产生间隙。电机转子产生的扭矩通过电机输出轴传递给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增扭部分,在离合器操纵机构的作用下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动作。
当电机定子和多片式电磁离合器的电磁铁断电时,铁磁性压盘会在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压缩离合器从动部分的多片摩擦片与离合器固定部分的多片摩擦片接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产生锁止力。保证离合器操纵机构继续压紧膜片弹簧,不会再膜片弹簧的恢复力的作用下产生反向转动,从而保持离合器的分离状态。
本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提供的直流电机不仅能够实现正反转扭矩输出,而且集成有多片式电磁离合器,同时具有锁止功能;
2)本方案的锁止部分采用了多片摩擦片结构,在同等负载的情况下,多片摩擦片的锁止机构比单摩擦片的使用寿命更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2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