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持升降轨雷达卫星的组装式金属二面角反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3782.0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3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40;G01S7/28;G01B7/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周舒蒙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升降 雷达 卫星 组装 金属 二面角 反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持升降轨雷达卫星的组装式金属二面角反射器,包括用于反射雷达卫星信号的角反射器本体、设于观测墩上的用于安装角反射器本体的基座,以及组件式连接器;所述角反射器本体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以及相互垂直的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四块面板构成对称的两个垂直二面角板结构;其中,第二面板和第四面板水平固定于基座的上表面,所述组件式连接器连接两个垂直二面角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角反射器支持升降轨模式,缩短了卫星重访周期,可实现快速监测;所述角反射器为分体式结构,由多个结构可拆连接而成,这种结构方便组装和拆卸,有利于设备的野外运输、设备重复利用,以及零部件的更换及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卫星遥感散射强度定标及变形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持升降轨雷达卫星的组装式金属二面角反射器。
背景技术
自1978年第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EASAT发射上天以来,雷达卫星遥感技术逐渐成熟,与光学遥感一起构成了当前对地观测的主要技术手段。雷达卫星采用主动微波遥感方式,不受云雾、日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全天侯、全天时的图像获取和地球表面变化感知优势。1992年欧空局发射的ERS-1卫星首次揭示了美国Landers地震同震形变场,之后,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目前广泛地应用于地震、火山、冰川、滑坡等形变场测量领域。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是通过距离向脉冲压缩技术提高距离向的雷达分辨率,利用合成孔径技术模拟一个大的天线系统来提高方位向的分辨率,从而使真实孔径雷达的图像分辨率大大提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指雷达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和相同的拍摄模式,获取同一地区的两幅SAR图像,利用精密的配准技术将两幅SAR图像配准,获取干涉相位图像。然后经相位解缠,可从干涉条纹中获取地形高程(DEM)。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D-InSAR)是指从干涉图像中除去地形信息(DEM)的相位贡献,来获取地表微小形变的测量技术。其中的地形起伏可采用目前免费的SRTM-DEM(美国航天飞机获取的全球数字地球高程),也可采用干涉测量技术获取的高精度DEM。D-InSAR技术与其它传统测量技术相比,具有广域和空间连续的覆盖优势,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空间对地监测技术。
人工角反射器通常用于雷达卫星的定标和影像的高精度定位与地理编码等,目前较为常用的是三角反射器。三角反射器的通常结构为三个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正三棱锥体,且这三个侧面相互垂直;布设该类型角反射器需要考虑其水平方位角与雷达卫星的飞行方向一致,采取一定的仰角使得反射器中轴线与雷达卫星的侧视角度一致,这使得该类型角反射器的安装难度和结构复杂度都较高。此外,在滑坡灾害监测区域及其他大型基础设施如大坝、高速公路高铁路基、河堤江堤等监测区域需布设变形监测精度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装方便、体积尽量小的人工角反射器。因此,有必要发展新型的人工角反射器用于重要目标的高精度监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形监测精度高且安装方便的支持升降轨雷达卫星的组装式金属二面角反射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支持升降轨雷达卫星的组装式金属二面角反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反射雷达卫星信号的角反射器本体、用于安装角反射器本体的基座,以及组件式连接器;所述角反射器本体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以及相互垂直的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四块面板构成对称的两个垂直二面角板结构;其中,第二面板和第四面板水平固定于基座的上表面,所述组件式连接器连接两个垂直二面角板结构。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面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升轨雷达卫星飞行方向一致,所述第三面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降轨雷达卫星飞行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37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纱筒的自动压圆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善烘干的智能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