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壶柄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5948.2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7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宏;吴桂芳;李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桂芳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晓霖;陈伟贤 |
地址: | 51534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壶柄 茶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壶柄茶壶,由壶身与壶盖组成,所述壶身的侧面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由若干个隔热条均匀分布在壶身侧面而成,所述隔热条从上到下由首端、中间段与尾端组成,所述隔热条的首端和尾端分别与壶身侧面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条的中间段与壶身侧面相互间隔形成镂空,具有容易手握住茶壶而不易烫到手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壶柄的茶壶在泡茶时,由于烫手没地方握的问题。隔热条的设置不仅具有占用空间小的特点,同时使得壶身在泡茶过程中大部分位置都可以手握而不烫手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具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无壶柄茶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茶具,但为了便于泡茶,必须在茶壶上设置壶柄,该种带壶柄的茶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壶柄的设计会导致壶体整体的面积增加,降低其便携性,而且在携带过程中,壶柄容易损坏,使用不便。 所以,市场更多的消费者更为倾向于无壶柄设计的茶壶,然现有的无壶柄茶壶存在着泡茶过程中手不好握、容易烫手的缺点,特别是对于不会泡茶的人更是容易烫到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壶柄茶壶,具有容易手握住茶壶而不易烫到手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的一种无壶柄茶壶,由壶身与壶盖组成,所述壶身的侧面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由若干个隔热条均匀分布在壶身侧面而成,所述隔热条从上到下由首端、中间段与尾端组成,所述隔热条的首端和尾端分别与壶身侧面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条的中间段与壶身侧面相互间隔形成镂空。
优选的,所述壶身的侧面环绕360度均设置有隔热条。
优选的,所述壶身与隔热层由玻璃或陶瓷制备而成。
优选的,所述壶身与隔热层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申请具有容易手握住茶壶而不易烫到手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壶柄的茶壶在泡茶时,由于烫手没地方握的问题。隔热条的设置不仅具有占用空间小的特点,同时使得壶身在泡茶过程中大部分位置都可以手握而不烫手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壶柄茶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身;2、壶盖;3、隔热层;31、隔热条;311、首端;312、中间段;313、尾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所示:一种无壶柄茶壶,由壶身1与壶盖2组成,所述壶身1的侧面有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由若干个隔热条31均匀分布在壶身2的侧面而成,所述隔热条31从上到下由首端311、中间段312与尾端313组成,所述隔热条31的首端311和尾端313分别与壶身1侧面的上方和下方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条31的中间段312与壶身1侧面相互间隔形成镂空;所述壶身2的侧面环绕360度均设置有隔热条31;所述壶身2与隔热层3由玻璃或陶瓷制备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桂芳,未经吴桂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59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数据线作为腕带的手环
- 下一篇:一种晶闸管管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