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8851.7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7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雄;张鹏飞;范云平;王云蕾;贺祥;郭雅靖;曾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州市人民医院;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地址: | 51403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留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留置针,包括留置座、穿刺针组件、回收组件以及导引组件,留置座包括主干支与旁支,主干支沿第一轴线贯通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旁支具有第三端;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本体及留置鞘,穿刺针本体沿所述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留置鞘固定于所述主干支的第一端;穿刺针组件用以穿刺入一预定位置;回收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干支的第二端,用以回收并容置所述穿刺针本体;导引组件设置于所述旁支的第三端,用以在所述回收组件回收并容置所述穿刺针本体后,导引所述留置鞘在所述预定位置移动。如此配置,能避免因直接推送留置鞘而造成留置鞘打弯和折断的问题,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能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的机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留置针。
背景技术
1962年,德国贝朗公司实用新型了第一支留置针“Braunüle”。80年代初,静脉留置针进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开放式留置针率先进入中国手术室。开放式留置针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病人因普通钢针多次穿刺的痛苦,尤其是在儿科和老年病科,并逐渐推广到其它科室。
由于人体血管的脆弱性,在留置针穿刺的过程中,穿刺针仅仅用作单纯的穿刺作用,在穿刺针穿刺完退出后,作为留置鞘的软管进入血管深处的过程中,要完全依托医护人员的经验进行推送,由于人体血管的韧性,往往会造成留置鞘在进入血管深处时会与血管壁产生较大摩擦阻力,从而造成留置鞘的打弯或者折断,导致留置针穿刺的失败。尤其在动脉的穿刺过程中,由于动脉往往置于皮下深处,具有不可见性,因此在完整的穿刺过程中,更易造成穿刺失败,需要多次穿刺,影响患者的体验,增加医疗支出,增加院内感染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以解决现有的留置针中,留置鞘推送困难,易打弯和折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留置针,其包括:
留置座,包括相连通的主干支与旁支,所述主干支沿第一轴线贯通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旁支具有第三端;
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本体及留置鞘,所述穿刺针本体沿所述第一轴线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留置鞘固定于所述主干支的第一端;所述穿刺针组件用以穿刺入一预定位置;
回收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干支的第二端,用以回收并容置所述穿刺针本体;以及
导引组件,设置于所述旁支的第三端,用以在所述回收组件回收并容置所述穿刺针本体后,导引所述留置鞘在所述预定位置移动。
可选的,所述留置鞘具有贯通的第一内腔,用以供所述穿刺针本体穿设,所述留置鞘的一端与所述主干支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回收组件被配置为,回收并容置所述穿刺针本体后,保持所述旁支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内腔相贯通。
可选的,所述导引组件包括:
可伸缩的密闭部件,一端可拆卸地与所述旁支的第三端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密闭;以及
导丝,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密闭部件的内部;
所述导丝被配置为,在所述密闭部件收缩时,经由所述旁支的第三端穿入所述第一内腔,并由所述留置鞘的所述自由端穿出,以导引所述留置鞘在所述预定位置移动。
可选的,所述导丝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密闭部件完全伸展后,全部收纳于所述密闭部件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密闭部件包括薄膜或波纹管。
可选的,所述导引组件还包括:
卡扣,设置于所述密闭部件的一端;以及
卡勾,设置于所述密闭部件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州市人民医院;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梅州市人民医院;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88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软骨素生产空气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电工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