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河流、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床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18957.7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0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纪清松;郭志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中厦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黄利平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河流 湖泊 水体 生态 修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河流、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床,包括若干个并行相连的浮床单元,浮床单元为正六边形结构,相邻三组浮床单元拐角处设置有联接装置,浮床单元包括浮床框体以及固设在浮床框体中的浮板,浮板上设置有栽培基质,栽培基质上种植有水生植被,浮床框体的六个边角均通过浮床绳缆设置有联接圆环,联接圆环可固定在联接装置上,联接圆环中底部通过配重绳缆设置有配重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河流、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床,可有效消除浮床单元之间的连带效应,进而使得生态修复床不会产生大幅度的起伏涌动,为植被根系生物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河流、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床。
背景技术
生态修复床包括在水环境治理美容与生态修复相兼顾的实用技术,其内涵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采用该技术可将原来只能在陆地种植的草本陆生植物种植到自然水域水面,并能取得与陆地种植相仿甚至更高的收获量与景观效果。其对污染水体的治理与修复作用主要包括植物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直接吸收利用和对有机污染物的促降作用;植物根系、浮床和基质在吸附悬浮物的同时,为微生物和其它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兼可美化水域景观。
现有的生态修复床为便于搬运一般设计成由多个浮床单元构成,在河流、湖泊上铺设时,将多个浮床单元并行连接成一片,形成水上植被生长区,起到修复水体生态环境作用,然而现有的生态修复床各个单元之间一般采用固定方式连接,形成整片修复床后各个单元之间即很难有可相对自由浮动的空间,因此当水面产生波浪时,整片修复床随水波起伏幅度较大,易损坏浮床结构,并且不利于植被根系生物的生长。
基于此,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河流、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床,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河流、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床,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河流、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床,包括若干个并行相连的浮床单元,所述浮床单元为正六边形结构,相邻三组所述浮床单元拐角处设置有联接装置,所述浮床单元包括浮床框体以及固设在所述浮床框体中的浮板,所述浮板上设置有栽培基质,所述栽培基质上种植有水生植被,所述浮床框体的六个边角均通过浮床绳缆设置有联接圆环,所述联接圆环可固定在所述联接装置上,所述联接圆环中底部通过配重绳缆设置有配重装置。
优选的,所述浮床框体上下两层六边形框架,两层所述六边形框架之间通过六组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浮床框体采用环保PE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联接装置包括三角形结构的联接板,所述联接板的联接板侧壁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联接板的三个角均开设有贯穿所述环形凹槽的螺纹盲孔,所述螺纹盲孔中螺接有蝶形螺钉,所述联接板的底部中心处螺接有配重吊环。
优选的,所述配重装置包括中间杆,所述中间杆的侧壁周向阵列分布设置有三组配重板,所述中间杆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配重绳缆配合的配重拉环。
优选的,所述浮板上均匀散布开设有水气交换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鉴于现有的生态修复床当水面产生波浪时易损坏浮床结构并且不利于植被根系生物的生长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河流、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床,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个并行相连的六角形浮床单元,相邻三组浮床单元拐角处设置有联接装置,浮床单元六角通过浮床绳缆和联接圆环与联接装置相连,由于浮床绳缆为柔性连接结构,且浮床单元与浮床单元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以该生态修复床铺设后,当水面产生波浪时,每个浮床单元之间均可自由浮动,可有效消除浮床单元之间的连带效应,进而使得生态修复床不会产生大幅度的起伏涌动,为植被根系生物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中厦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中厦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89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