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类零件表面淬火用感应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1064.8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3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付国涛;康国宁;周恩棋;刘东洋;刘正超;武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红阳远大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1/62;C21D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王帆 |
地址: | 473300 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表面 淬火 感应 线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类零件表面淬火用感应线圈,包括电极板、导流铜管、仿形感应线圈、U形感应线圈、可调磁轭及耐高温绝缘隔板,所述电极板为2个,所述导流铜管固定于电极板的两侧,且两个电极板中间用耐高温绝缘隔板分离做防短路防护,所述导流铜管与其两侧的仿形感应线圈相连,两侧仿形感应线圈通过U型感应线圈相连,仿形感应线圈和U型感应线圈上固定有用来约束磁场用的可调磁轭。本新型不仅能够实现对轴类产品的高效表面淬火,而且能简单快捷的实现局部加热强度调整,产品快速装卸,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类零件表面淬火用感应线圈。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为了提高轴类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同时保持芯部仍具有较高的韧性,通常会在热处理阶段对轴类零件关键部位进行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的原理是通过将工件表层快速加热,在热量尚未大量传到内部的情况下,使表层达到淬火温度,迅即淬冷,获得预定淬火组织的淬火工艺,通常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法进行。
就目前国内情况而言,电磁感应加热用的普通高频感应加热线圈,采用铜管根据工件样式进行绕制,或采用铜板绕制,增加水冷却铜管或外水直接进行表面冲洗冷却。上述高频加热线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根据产品外形绕制,加热时需要产品穿过线圈,产品装卸不便;2)制作工艺随意性较大,制作粗糙,外形参数尺寸不精密,无磁路定向引导,加热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类零件表面淬火用感应线圈,不仅能够实现对轴类产品的高效表面淬火,而且能简单快捷的实现局部加热强度调整,产品快速装卸,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类零件表面淬火用感应线圈,包括电极板、导流铜管、仿形感应线圈、U形感应线圈、可调磁轭及耐高温绝缘隔板,所述电极板为2个,所述导流铜管固定于电极板的两侧,且两个电极板中间用耐高温绝缘隔板分离做防短路防护,所述导流铜管与其两侧的仿形感应线圈相连,两侧仿形感应线圈通过U型感应线圈相连,仿形感应线圈和U型感应线圈上固定有用来约束磁场用的可调磁轭。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铜管、仿形感应线圈、U形感应线圈内部设有冷却液循环管路,所述冷却液循环管路进口一端通过循环泵连接冷却液储存箱,其出口一端直接与冷却液储存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U型感应线圈的设计,工作时,产品从U型缺口处进入感应线圈,通过产品自转实现产品淬火深度的一致,完成表面淬火后,产品可以直接从U型缺口取下,实现了产品快速装卸,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同时通过所述导流铜管与感应线圈内部流通冷却液的设计,不仅可以通过外部冷却对产品和线圈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导流铜管与感应线圈内的冷却液,加快线圈冷却速度。
总之,本新型通过对仿形感应线圈的设计,使感应线圈与产品部件结构相适应,加热过程不用要上下移动,而普通感应线圈需要通过上下移动才能满足产品加热需要,因此采用仿形感应线圈能够提高产品的加热效率,解决了轴类产品台阶处加热慢的问题;增加可调磁轭设计,是用来调整不同位置磁通量大小,调节工件各区域加热速度;通过U型感应线圈的设计,缩短了产品的装卸时间;本新型能使用外部与内部冷却系统,缩短了表面淬火后轴类产品的降温时间。通过上述措施,本新型全面提升了轴类产品表面淬火过程的工作效率,且操作简单,损耗低,适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红阳远大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南阳红阳远大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10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利工程拦水闸门
- 下一篇:纺织用空压机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