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置喷淋式新风换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3429.0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1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远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3/30;F24F13/20;F24F6/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211515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置 喷淋 新风 换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置喷淋式新风换气机,包括机箱、喷淋装置、抽风机和显热交换芯,所述机箱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机箱内从右至左依次设有室内循环腔、交换腔和室外循环腔,所述显热交换芯设置在交换腔内,并将交换腔分隔成四个流通腔,所述室内循环腔和室外循环腔均由隔板分隔成水平方向且呈前后分布的新风腔和排风腔。本实用新型中,机箱内的室外循环腔和室内循环腔由隔板分隔成新风腔和排风腔,两者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成前后分布,显热交换芯横跨新风腔和排风腔,由此,增大和显热交换芯和流通气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换气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置喷淋式新风换气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在对空气进行温湿度调控的同时对于室内空气品质(IAQ)也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型家用新风换气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和关注。
目前,市面上存在一种新风机,根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620067397.0,公开了一种带喷淋功能的热回收新风机,包括两套空气喷淋系统和热回收新风机主体,所述空气喷淋系统分别为自来水喷淋系统和冷凝水喷淋系统;所述热回收新风机主体包括新风管道、回风管道和位于新风管道和回风管道之间的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为铝制菱形换热芯体;所述自来水喷淋系统包括自来水水箱和喷淋装置,所述自来水喷淋系统的喷淋装置位于热回收新风机主体的回风管道内,所述自来水喷淋系统的喷淋装置可对换热芯体一侧进行喷雾;所述冷凝水喷淋系统包括冷凝水箱和喷淋装置,所述冷凝水喷淋系统的喷淋装置位于热回收新风机主体的新风管道内,所述冷凝水喷淋系统的喷淋装置可对换热芯体一侧进行喷雾;其通过采用铝制菱形换热芯体来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增设喷淋装置和冷凝水喷淋系统对空调冷凝水进行回收,但是,增设冷凝水喷淋系统,由于空调冷凝水量较少,难以满足冷凝水喷淋,能量回收效果不明显,热交换效率低下,而且结构复杂,维修维护不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置喷淋式新风换气机。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在换热芯体一侧增设冷凝喷淋装置带来的结构复杂,维修维护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置喷淋式新风换气机。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置喷淋式新风换气机,包括机箱、喷淋装置、抽风机和显热交换芯,所述机箱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机箱内从右至左依次设有室内循环腔、交换腔和室外循环腔,所述显热交换芯设置在交换腔内,并将交换腔分隔成四个流通腔,所述室内循环腔和室外循环腔均由隔板分隔成水平方向且呈前后分布的新风腔和排风腔,所述新风腔和两个相对的流通腔连通,所述排风腔和另外两个相对的流通腔连通,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靠近室内循环腔且位于下部的一个流通腔内。
具体地,所述交换腔内上下两个相对的侧壁焊接有V形滑板,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焊接有Y形板。
具体地,所述机箱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和交换腔对应的维修门。
具体地,所述室内循环腔和室外循环腔的内表壁粘接有保温棉。
具体地,位于所述室内循环腔内的新风腔内安装有抽风机,位于室外循环腔的排风腔内安装有抽风机。
具体地,位于所述室内循环腔内的新风腔和喷淋装置所在的流通腔连通。
有益效果:
1、机箱内的室外循环腔和室内循环腔由隔板分隔成新风腔和排风腔,两者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成前后分布,显热交换芯横跨新风腔和排风腔,由此,增大和显热交换芯和流通气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2、机箱的一侧设有维修门,维修门和交换腔对应,显热交换芯通过V形滑板和Y形板插接在交换腔内,由此,开启维修门,方便拉出显热交换芯,进而方便维修和维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远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远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34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受力的装置
- 下一篇:直流电子负载支撑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