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芯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5066.4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6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社德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4;H01M2/0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陈彩霞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芯壳结构,包括顶部敞开的壳体、可盖合于壳体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一卡合部,卡合部呈矩体状,且中部贯通,所述卡合部的侧壁设有通槽一,壳体的相应处设有与通槽一尺寸适配的凹槽,位于所述通槽一内设有卡块,卡块的内侧连接有拉合构件,所述拉合构件的顶部延伸至盖体的顶部,可通过手动水平拉动卡块与凹槽的分离。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芯壳结构,通过安装锂电池的壳体以及盖体进行改进,并结合设于壳体顶部的拉合构件,只需直接手动水平拉动拉合部件,即可实现盖体与壳体的分离完成锂电池的拆卸,实现无损拆卸,且整个装置密封好,极大程度隔绝锂电池与外部水分的接触,提高锂电池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芯壳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自放电小、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以及清洁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
具统计,截止2013年仅车载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能就已突破4400兆瓦时,到2020年,车用锂离子电池产能可能攀升至逾49000兆瓦时,这相当于2013年的10倍。报废的锂离子电池中,具有丰富的铜和铝等金属资源,大量的正极材料,如镍钴锰酸锂或磷酸铁锂等,以及大量的可回收再利用的石墨或钴酸锂或钛酸锂等负极材料。目前锂离子电池主流的回收技术方案主要是对锂电池直接进行破碎,然后将电芯分拣出再回收其中的有用金属材料,在对锂电池破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电芯也造成了破坏,资源回收率不高。
早前大多由工人直接手工抽出锂电池芯,但锂电池扣合较紧难以拆卸,而且还可能对锂电池芯造成损伤,因此如专利号为:201610720167.4,名为“一种锂电池外壳的拆解方法及其装置”,虽然能够便于对锂电池外壳进行拆解,但是需要用到专用的设备,且需使用到激光切割器进行环切等操作,拆卸的过程也较为繁琐且需要更多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锂电池芯壳结构,直接对安装锂电池的壳体以及盖体进行改进,便于直接人工进行无损拆卸。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锂电池芯壳结构,包括顶部敞开的壳体、可盖合于壳体的盖体,所述盖体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一卡合部,卡合部呈矩体状,且中部贯通,所述卡合部的侧壁设有通槽一,壳体的相应处设有与通槽一尺寸适配的凹槽,位于所述通槽一内设有卡块,卡块的内侧连接有拉合构件,所述拉合构件的顶部延伸至盖体的顶部,可通过手动水平拉动卡块与凹槽的分离。
优选的,所述盖体的顶壁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一和滑槽二,所述滑槽一与滑槽二竖直方向上下衔接开设,且贯通壳体,所述滑槽一的尺寸大于滑槽二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拉合构件设有四个,分别设于盖体的四侧。
优选的,所述拉合构件包括连杆、拉块、弹簧,所述拉块的尺寸大于滑槽二的尺寸,并位于滑槽一内,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拉块的底部相连,另一端贯穿滑槽二并与卡块相连,所述弹簧设于连杆与相应侧壳体的内壁之间,可通过拉动拉块带动卡块向壳体内侧移动实现卡块与凹槽的分离。
优选的,所述卡合部与盖体衔接处周向设置有一圈密封层。
优选的,所述弹簧设有两个,且沿竖向布置,其中一个靠近壳体布置,另一个靠近卡块布置。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社德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社德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5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快速烘烤夹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MIM前摄支架组装冷压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