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生产线集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5436.4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8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郑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新密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B01D46/2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施文武 |
地址: | 350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生产线 集尘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尘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生产线集尘系统,包含第一机床、第二机床、第三机床、吸尘管道、除尘器、圆筒过滤网、废料罐,所述的第一机床与吸尘管道相连接,第二机床与吸尘管道相连接,第三机床与吸尘管道相连接,吸尘管道的一端与圆筒过滤网相连接,圆筒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废料罐,圆筒过滤网的上方设置有除尘器,吸尘管道的另一端与排放回收管道相连接。区别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集尘设备对加工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回收处理,减少了对环境及人员设备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尘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生产线集尘系统。
背景技术
原自动生产线无法对加工残留物(油、水气及粉尘等)进行有效管控,无法达到国家的环评要求,防止加工残留对人员和生产设备产生的危害。现有技术中,车削生产线由车床及相关辅助(气、工件暂放平台、量检具等)构成。设备加工后,工作台内油、水气及粉尘无法排放,污染环境,每次都需要下班前采用人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生产线集尘系统,它通过集尘设备对加工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回收处理,减少了对环境及人员设备的危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生产线集尘系统包括第一机床1、第二机床2、第三机床3、吸尘管道4、除尘器5、圆筒过滤网6、废料罐8;
所述的第一机床1与吸尘管道4相连接,第二机床2与吸尘管道4相连接,第三机床3与吸尘管道4相连接,吸尘管道4与圆筒过滤网6相连接,圆筒过滤网6的下方设置有废料罐8,圆筒过滤网6的上方设置有除尘器5;
其中,所述吸尘管道4用于将所述第一机床1、所述第二机床2、所述第三机床3上的粉尘吸入圆筒过滤网6中,所述除尘器5对圆筒过滤网6进行除尘,所述废料罐8用于收集废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的第一机床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面板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的第二机床2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面板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的第三机床3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面板3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的除尘器5通过支撑柱7固定在地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自动生产线集尘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圆筒过滤网6,两个以上的圆筒过滤网6沿气体流通方向排列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的圆筒过滤网6上设置有圆孔6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采用一套集尘系统,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吸尘管道4对三个机床内产生的内油、水气及粉尘等进行收集,然后通过除尘器5的内部进行抽取加工残留物(油水气及粉尘等)并进行过滤收集,从而达到集尘效果,对加工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回收处理,减少对环境及人员设备的危害。
区别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尘管道4用于将所述第一机床1、所述第二机床2、所述第三机床3上的粉尘吸入圆筒过滤网6中,所述除尘器5对圆筒过滤网6进行除尘,所述废料罐8用于收集废料。此时,通过集尘设备对加工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回收处理,减少了对环境及人员设备的危害,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自动生产线集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生产线集尘系统圆筒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新密机电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新密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54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