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赫兹微结构双芯光纤超灵敏微流体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6226.7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2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珊珊;常胜江;范飞;张昊;白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赫兹 微结构 光纤 灵敏 流体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赫兹微结构双芯光纤超灵敏微流体传感器,其基本结构由涂覆层、包层和左右两纤芯组成,其特征是左芯为输入端口,右芯为输出端口,光纤横截面结构为在基底材料中设计若干空气孔,其中包层由大小一致的圆形空气孔组成,在左芯中设计满足等差分层条件的亚波长微空气孔阵列,右芯内填充待测微流体。本实用新型利用太赫兹波的宽带特性和双芯光纤的模耦合效应,构建了一个宽带、超灵敏的微流体折射率传感器。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对传感和测量有高精度要求的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感和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太赫兹微结构纤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宽带、超灵敏折射率传感器。
背景技术
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 PCF)又被称为多孔光纤(HoleyFiber, HF),或微结构光纤(Microstructure Fiber, MSF)。P.S.J.Russell等人于1991年首次提出光子晶体光纤的概念,从此掀开了光纤发展史中崭新的一页。J.C.Knight等人于1996年首次成功制备了光子晶体光纤,这是世界上第一根折射率引导型光子晶体光纤。1998年,第一根基于光子带隙原理的光子晶体光纤被拉制成功。从此,对PCF的研究就从未间断,热度不断攀升。目前,对光子晶体光纤波导及器件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已有大量商业化的产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人们不断设计出各种结构新颖的光子晶体光纤,包括高双折射PCF、单模单偏振PCF、多包层结构、多芯耦合结构、微结构纤芯PCF以及填充式PCF等等。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对新材料,新结构以及新功能的研究。
随着太赫兹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很快把光子晶体光纤的概念应用到太赫兹波段。2002年,Han等人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的管和棒推挤成光子晶体光纤,对其进行实验测定,发现在0.1-3THz频率范围内,该光纤具有较低的损耗和色散。随后,Masahiro等人报道了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的太赫兹保偏光纤,其损耗系数较低、且易于制备。Gong等人对太赫兹空芯光子晶体光纤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宽的光子带隙。2009年,Nielsen等人报道了一种由聚合物材料Topas(环烯烃共聚物)制作的低损耗太赫兹光子晶体光纤。Topas是一种柔软的聚合物材料,在太赫兹波段具有低损耗,且易于弯曲等优点。这种光纤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都能够实现单模运转,且具有极低的损耗和材料色散。
在太赫兹领域,应用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功能器件,能够实现线上操作,降低连接损耗,从而使太赫兹系统向柔性、小型化和轻便的方向发展。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太赫兹调制器、滤波器、光开关、定向耦合器、光纤传感器等器件,在太赫兹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往微流体光纤传感器在带宽、灵敏度等方面的局限,基于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匹配耦合效应,提出了一种太赫兹宽带超灵敏微流体传感器。
所述基于太赫兹微结构双芯光纤的超灵敏微流体传感器,由包层、左右两个纤芯和涂覆层组成。其中左芯为输入端口,右芯为输出端口。光纤横截面结构为聚合物材料内设若干空气孔,其中包层由三角晶格排列、大小一致的圆形空气孔组成。左芯由大小不一致的椭圆空气孔组成。纤芯微结构的占空比(空气孔面积/材料面积)小于包层,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为折射率引导型光子晶体光纤。
所述基于太赫兹微结构双芯光纤的超灵敏微流体传感器,为提高器件的折射率灵敏度,在光纤左芯引入满足等差分层条件的亚波长椭圆微空气孔。右芯内填充待测量微流体。左芯非对称微结构用于形成高模式双折射,从而更好的匹配输入端THz波的线偏振特性。
等差分层设计,即在光纤横截面上,纤芯微结构分为多层,微结构基本单元为椭圆,中心椭圆的短半轴为r,每向外一层,椭圆的短半轴尺寸增大固定长度∆r。
所述基于太赫兹微结构双芯光纤的超灵敏微流体传感器,左芯微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引入高模式双折射,因此纤芯微结构也可设计为其他非对称结构,如矩形孔、圆孔四方晶格阵列、圆孔对阵列、类领结结构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62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驱动液压径向柱塞式传动滚筒
- 下一篇:一种印刷机除废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