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微丸干燥设备余热回收循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8522.0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9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龙维佳;肖体忠;赵承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蜀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1/04;F26B21/08;F26B23/04;F26B25/00;A61L2/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聚蓉众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1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6421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干燥设备 余热 回收 循环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微丸干燥设备余热回收循环组件,包括:电加热器、干燥罐和储气罐;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干燥罐的一侧外壁,所述电加热器的进口端通过回收管与储气罐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干燥罐的出口端通过排气管与储气罐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干燥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干燥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本实用新型中,该余热回收循环组件采用循环式管道连通的作用,可以将干燥罐内干燥利用后的热气进行各个设备之间的均匀流动,并且通过除湿、除尘和保温的多重独立处理下,确保了后续进入干燥罐内的热气可以处于干燥和整洁的状态,避免发生回收热气二次污染的现象,进而降低了干燥设备的热量损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微丸干燥设备余热回收循环组件。
背景技术
微丸是直径0.5~1.0mm范围内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剂型,也可装入胶囊、压制成片剂,或制成其他制剂,微丸是一种多单元口服剂型,通常单次给药的药量由几十至几百个小丸组成,在微丸生产加工当中,需要对微丸颗粒进行必要的干燥处理,从而确保微丸颗粒的高质量。
然而现有的低温微丸干燥设备余热回收循环组件在对干燥设备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时,无法对余热中的杂质和水分进行全面的处理,导致回收利用的余热不够干燥和整洁,从而影响了后续对微丸的干燥处理效果,同时也缺少对除尘机构进行自动喷吹冲洗的措施,需要手动拆卸下除尘机构才能够进行清理操作,不利于快速便捷的进行预热循环回收利用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低温微丸干燥设备余热回收循环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微丸干燥设备余热回收循环组件,包括:电加热器、干燥罐和储气罐;
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干燥罐的一侧外壁,所述电加热器的进口端通过回收管与储气罐的出口端连通;
所述干燥罐的出口端通过排气管与储气罐的进口端连通;
所述干燥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干燥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除湿管;
所述除湿管通过排气管与干燥罐连通;
所述除湿管的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除湿管的内部填充有吸水海绵填料;
所述除湿管的U形端底部连通有出液管;
所述除湿管的两侧竖直端外壁均连通有气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除尘仓;
所述除尘仓通过排气管与储气罐连通;
所述除尘仓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折流板和生物膜组件;
所述折流板和生物膜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折流板与两个所述生物膜组件均为上倾式错位结构分布,其倾斜角度均为30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喷吹管;
所述喷吹管连通在储气罐的一侧外壁;
所述喷吹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喷吹管的底部连通有喷吹头,且喷吹头的出口端延伸至除尘仓的内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储气罐的内壁设置有紫外消毒灯,且紫外消毒灯的截面为倒U形结构;
所述储气罐的顶部设置有缓冲仓,且缓冲仓的上端出口端内壁直径小于下端开口端内壁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蜀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蜀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8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室外机及空调设备
- 下一篇:离心泵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