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持续降低眼压的施莱姆氏管低温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30486.1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5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利;张敬学;闫雪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F2/8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3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持续 降低 眼压 莱姆 低温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持续降低眼压的施莱姆氏管低温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呈单向螺旋状,支架本体的表面包覆有一层降解降温材料层;支架本体的外径与施莱姆氏管的内径相适应;支架本体的长度分为全长支架和短支架,可依据施莱姆氏管的病灶长度相适应的设计干预种类和数量。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持续降低眼压的施莱姆氏管低温支架,采用低温物理治疗,无药物副作用、并避免了小梁手术导致的感染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应用本支架治疗仅需一次干预,能长效的持续降低眼压,预防和缓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网组织异常蛋白积聚,减缓病变小梁细胞的损害丢失和青光眼病理进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持续降低眼压的施莱姆氏管低温支架。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据推算,202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将增至7960万,其中约1120万人可能因青光眼发展为双眼盲。美国每年直接用于青光眼治疗的费用高达28.6亿美元。我国目前尚无青光眼相关治疗费用的统计,但由于我国青光眼患者数量远超美国,为美国的5-6倍,如果对我国所有青光眼患者都进行治疗,估计直接的治疗费用可达150-180亿美元,而由青光眼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的。
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两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目前POAG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不可逆性高致盲眼病,占青光眼患者总数的比例达70.4%,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视觉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眼压升高被认为是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目前可干预的唯一因素。房水的排出阻力增加被认为是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而POAG的前房角是开放的,其眼压升高主要由于小梁网细胞的病变,导致房水排出系统阻力增加。临床上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以针对降低眼压为目标的,包括药物和手术。药物治疗通常是第一治疗选择,但目前可获得的药物治疗是都需要每天至少一次使用,才能发挥作用。这就带来很多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充血性心脏病、呼吸急促、高血压、抑郁症、肾结石、再生障碍性贫血、性功能障碍和死亡。药物的顺应性也是主要问题,据估计,超过一半的青光眼病人并不遵循他们的正确用药时间和剂量,从而引起眼压的波动,造成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当用药不足以降低眼内压力时,通常进行激光小梁成形术或小梁切除术,人工制作房水流出通道,促进房水外排,降低眼内压力。而此类干预有可能形成巩膜瓣的斑痕化,促使人工制作的房水流出通道关闭,从而引起眼压再次升高;同时,制作的房水流出通道也产生了眼睛表面和眼睑上的细菌进入眼睛内部的通路,可能发生称为眼内炎的内眼感染。眼内炎通常导致永久性和较严重的视力损失。因此,迫切需要新颖有效的持续降低眼压的治疗手段。
小梁网细胞的干预成为一个潜在的方案。小梁网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保证房水外流通畅。POAG中有一部分患者小梁网细胞会出现蛋白的错误折叠、导致异常蛋白积聚、小梁网细胞损害丢失,进一步导致小梁网组织硬化变性、胶原纤维变性、小梁网状结构间隙变窄等,最终导致房水外流受阻、眼压升高,青光眼损害发生。此类细胞内的蛋白错误折叠是可以通过低温环境给予纠正修复的。而目前针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没有以小梁网组织异常蛋白积聚、小梁网细胞凋亡丢失为干预靶点的治疗技术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降低眼压的施莱姆氏管低温支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针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理进程中的小梁网组织异常蛋白积聚,将此低温支架植入眼部施莱姆氏管(Schlemm),通过材料的缓释降解降低小梁网组织的环境温度,预防和缓解小梁网细胞的蛋白错误折叠,持续降低眼压,减缓或阻断青光眼病理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0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外科检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扁平收纳的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