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板及包括该换热板的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33253.7 | 申请日: | 201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2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官;张云周;何海澜;米晓东;张永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3/04 | 分类号: | F28F3/04;F28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板 包括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板及包括该换热板的换热器,解决圆形端口边界与矩形换热板直线边界不能完全对应的问题,换热板包括换热区、密封道,换热区包括四个端角的介质端口、导流区和主换热区,设置介质端口的轮廓为由第一直边、第一曲线、第二直边、第二曲线段依次相连,第一、二直边分别与换热板的横边、纵边平行,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的两端分别通过向端角凸出的第一曲线和与第一曲线反向突出的第二曲线段连接,通过提高介质端口与换热板直线横边和纵边的相容性,介质端口可向换热板拐角处移动,充分利用端口和换热板边界间的空间,提高换热板片拐角处的材料的利用率,增加换热板有效换热面积,进而降低换热板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及包含该换热板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板式换热器核心元件换热板通常为矩形状,分别在四个拐角位置设置介质的进出端口,为了更好地与管道配合,通常的端口为圆形,圆形端口布置在矩形换热板片上时,端口的圆形边界与换热板直线边界组合后,两者之间难以完全对应,总会存在一部分空间无法利用,导致降低换热板的材料利用率,限制了换热板进出端口大大小以及端口间横纵向间距,若要增加进出端口的大小以及进出端口间的横纵向距离,只能通过增加换热板材料的宽度和长度尺寸,从而增加了换热板的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板及包括该换热板的换热器,解决圆形端口边界与矩形换热板直线边界不能完全对应的问题,实现充分利用端口和换热板边界间的空间,提高换热板材料利用率,降低换热板材料成本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方面是:一种换热板,其包括换热区(1)和位于换热区外围的密封道(2);换热区(1),包括介质端口(3)、导流区(4)和主换热区(5),所述介质端口(3)、所述导流区(4)和所述主换热区(5)依次连通;
所述主换热区(5)位于换热板中部;
所述导流区(4)位于介质端口(3)和主换热区(5)之间,连通介质端口(3)和主换热区;
所述介质端口(3)位于换热区(1)的端部,即分别在换热板四个端部的角形区域形成,所述介质端口的轮廓为:由第一直边(31)、第一曲线(33)、第二直边(32)、第二曲线段(34)依次相连;
-所述第一直边(31)与换热区的横边界平行,所述第二直边(32)与换热区的纵边界平行;
-所述第一直边(31)和第二直边(32)的一个端点通过第一曲线(33)连接,所述第一直边(31)与第二直边(32)的另一个端点通过第二曲线段(34) 相连,形成闭合轮廓;
-所述第一曲线(33)靠近换热区的端角,并向端角的方向凸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边(31)、第二直边(32)相对于介质端口的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曲线段由两边的曲线和中部的第三直边(35) 相连组成,两边的曲线相对于介质端口的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边(31)到换热板片边缘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第二直边到换热板片边缘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道(2),包括内边界(21)和外边界(22);
-所述内边界(21)形成在换热区(1)的外侧;
-所述外边界(22),沿换热板的轮廓边缘线形成,或者所述外边界(22) 与换热板的轮廓边缘线重合;
所述换热板的轮廓边缘线由换热板的横边(7)和纵边(8)首尾相连构成;
-拐角(6)为所述横边(7)和所述纵边(8)端点相连处,介质端口(3) 的第一直边(31)与所述横边(7)平行;介质端口的第二直边(32)与所述纵边(8)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32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厨房送风风管
- 下一篇:一种按钮组件的压杆长度调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