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热油蒸汽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39693.3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8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阳;王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能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6 | 分类号: | F22B1/16;F24H7/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宽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46 | 代理人: | 张广辉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油 蒸汽 一体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热油蒸汽一体机,包括加热管体和线圈,所述线圈绕设在加热管体的外壁上,所述加热管体包括蒸汽发生管和多层流动腔,所述多层流动腔环绕蒸汽发生管设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热油流动腔和蒸汽流动腔,通过线圈对其导热油流动腔内部的导热油进行加热,通过导热油在多层导热油流动腔之间流动从而将热量传递到蒸汽发生管和蒸汽流动腔上,最终导热油就会从出油连接管流出投入使用,且在要用蒸汽时,直接通过雾化喷头将水打在蒸汽发生管内部上形成蒸汽,然后蒸汽就会沿着蒸汽流动腔流动进行二次加热,再从出气连接管流出投入使用,实现同时产生导热油和蒸汽,减少工厂功率的应用,且节约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热油蒸汽一体机。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也称电磁感应加热,即电磁加热技术,电磁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因为是铁制容器自身发热,所以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是一种直接加热的方式。电磁炉,电磁灶电磁加热电饭锅都是采用的电磁加热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一些工厂在生产时需要同时用到导热油和蒸汽,由此需要两台机器同时运作,一是增加其工厂的功耗率,二是两台机器占用了较大空间。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导热油蒸汽一体机,该装置通过各结构的合理布局,实现一个装置能够同时产生导热油和蒸汽,减少工厂功率的应用,且节约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热油蒸汽一体机,包括加热管体和线圈,所述线圈绕设在加热管体的外壁上,所述加热管体包括蒸汽发生管和多层流动腔,所述多层流动腔环绕蒸汽发生管设置,所述多层流动腔包括蒸汽流动腔和导热油流动腔,所述蒸汽流动腔上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蒸汽发生管连接。通过导热油流动腔环绕设置在蒸汽发生管,使得在加热导热油流动腔内的导热油时,导热油会加热蒸汽发生管,且在要使用蒸汽时直接向着蒸汽发生管喷射蒸汽即可,实现同时能产生导热油和蒸汽。
进一步的,所述流动腔的数量为三层,三层所述流动腔分别为蒸汽流动腔、第一导热油流动腔和第二导热油流动腔,所述蒸汽流动腔设置在第一导热油流动腔和第二导热油流动腔之间,所述第一导热油流动腔与第二导热油流动腔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贯穿蒸汽流动腔设置。第一导热油流动腔和第二导热油流动腔的配合能够将加热后的导热油引导流动加热蒸汽发生管,从而获得蒸汽。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热油流动腔设于蒸汽发生管的外壁上,所述蒸汽流动腔设于第一导热油流动腔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导热油流动腔设于蒸汽流动腔的外壁上,所述线圈缠绕于第二导热油流动腔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导热油流动腔上设有出油连接管,所述第二导热油流动腔进油连接管。将其蒸汽流动腔设置在第一导热油流动腔和第二导热油流动腔之间,使得蒸汽进入蒸汽流动腔还能够进行二次加热。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热油流动腔的长度大于蒸汽流动腔,所述蒸汽流动腔的长度大于第二导热油流动腔。该结构设置是方便于架设出油连接管、进油连接管和出气连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发生管的一端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嵌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延伸至蒸汽发生管的内部,所述蒸汽发生管的另一端设有封盘。蒸汽发生管内设置雾化喷头能够将其水先雾化,雾化后的水预热更加容易汽化,增加其转换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流动腔的外壁上设有出气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贯穿导热流动腔设置,所述蒸汽流动腔通过第一连接管与蒸汽发生管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的设置使得蒸汽发生管内的蒸汽能够顺利的进入蒸汽流动腔内进行二次加热并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发生管为圆柱体,所述流动腔为圆环形。该形状设计一是最大限度的增大蒸汽发生管与流动腔接触面积,二是方便外部缠绕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能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能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96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摆盘输送带
- 下一篇: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