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耐蚀聚乙烯绳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0732.1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7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山县铜兴渔具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1/02 | 分类号: | D07B1/02;D07B1/14;D07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3634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聚乙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耐蚀聚乙烯绳,包括外绝缘套、外紧固层和内紧固层,外绝缘套包覆在外紧固层的外侧,外紧固层的内侧固定设置内紧固层,在外绝缘套上加工集液槽,使绳索表面具有凹凸感,起到增加绳索表面摩擦力的作用,加速绳索表面液体的聚集,方便雨水等绳索表面液体顺着集液槽成股流下,减少水分在绳索表面的停留时间,防止绳索表面氧化受损;通过两两相接的外聚乙烯内芯和内聚乙烯内芯,形成两层环形的受力索芯,通过卡环与卡块的卡合增强相邻两组外聚乙烯内芯(或内聚乙烯内芯)的连接紧密程度,树脂凝胶复合层和隔离套的设置使得外聚乙烯内芯和内聚乙烯内芯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减少空气对受力索芯的氧化侵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乙烯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性能耐蚀聚乙烯绳。
背景技术
聚乙烯绳子是由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的强度是人造合成纤维中最高的,其强度可达到同规格钢丝的1.5倍,而且伸长非常低,可与金属钢丝的断裂伸长度相媲美,用其制作的绳缆具有耐紫外线辐射、耐海水、耐酸碱、耐疲劳、耐气候温差、延长使用周期等特点,现有的聚乙烯绳采用多股索心紧密相连的方式,增强聚乙烯绳的强度,但是聚乙烯绳的表面却只采用简单的防腐涂料来实现聚乙烯绳的防腐抗氧功能,抗腐蚀性能差,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耐蚀聚乙烯绳,具备延长绳索的使用寿命,绳索稳定性强,减少空气对受力索芯的氧化侵蚀,实用性佳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聚乙烯绳的表面却只采用简单的防腐涂料来实现聚乙烯绳的防腐抗氧功能,抗腐蚀性能差,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耐蚀聚乙烯绳,包括外绝缘套、外紧固层和内紧固层,外绝缘套包覆在外紧固层的外侧,外紧固层的内侧固定设置内紧固层,外绝缘套上环形加工多组集液槽,外绝缘套的内侧与外紧固层紧密贴合;
外紧固层包括树脂凝胶复合层、外聚乙烯内芯、安装槽、卡环和卡块,外聚乙烯内芯设置多组,多组外聚乙烯内芯两两相接的环形铺设在树脂凝胶复合层的内部,树脂凝胶复合层填充在内紧固层与外紧固层之间;
内紧固层包括隔离套、内聚乙烯内芯和内环套,隔离套的外壁与树脂凝胶复合层粘合,隔离套的内壁与内聚乙烯内芯接触连接,内聚乙烯内芯设置多组,多组内聚乙烯内芯两两相接的环形铺设在隔离套与内环套之间,内环套与内聚乙烯内芯的外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外聚乙烯内芯的外壁与隔离套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外聚乙烯内芯的外壁上等距加工多组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设置卡环,卡环与卡块卡合,卡块固定在另一组外聚乙烯内芯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内聚乙烯内芯的外壁上等距加工多组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设置卡环,卡环与卡块卡合,卡块固定在另一组内聚乙烯内芯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加工位置与卡块的加工位置相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高性能耐蚀聚乙烯绳,在外绝缘套上加工集液槽,使绳索表面具有凹凸感,起到增加绳索表面摩擦力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加速绳索表面液体的聚集,方便雨水等绳索表面液体顺着集液槽成股流下,减少水分在绳索表面的停留时间,防止绳索表面氧化受损,提高绳索的使用寿命。
2、本高性能耐蚀聚乙烯绳,通过卡环与卡块的卡合实现相邻两组外聚乙烯内芯(或内聚乙烯内芯)的连接,增强相邻两组外聚乙烯内芯(或内聚乙烯内芯)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提高绳索稳定性。
3、本高性能耐蚀聚乙烯绳,树脂凝胶具有良好的塑性,不怕弯折,能够减少外聚乙烯内芯断裂的可能性,起到保护外聚乙烯内芯的作用,同时树脂凝胶复合层和隔离套的设置使得外聚乙烯内芯和内聚乙烯内芯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减少空气对受力索芯的氧化侵蚀,延长绳索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山县铜兴渔具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山县铜兴渔具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07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