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线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3211.1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23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匡全进;张海峰;王洪;刘绍武;刘伟栋;韩伟强;窦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支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线支撑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天线支撑装置重量大的问题。该天线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空心支撑柱、实心支撑柱、螺旋管、环形管和加强部。支撑柱两端分别通过加强部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每根支撑柱两端都设计布有螺旋管,螺旋管和支撑柱的相交处设计环形管,支撑柱、螺旋管和环形管形成三角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天线支撑装置是增材制造的天线支撑装置。与传统天线支撑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镂空结构,降低了天线支撑装置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天线有着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遥测、指令、跟踪、测速、数据中继、通信广播、科学探测、遥感、测向、交会雷达、着陆导航等等。而天线传导信号,需要它的视场不被遮挡,这就需要天线达到一定高度,由此就产生了天线支撑装置。卫星天线支撑装置是天线和星体之间的转接结构。
卫星星上载荷平台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整星发射成本的高低,因此天线支撑装置的减重问题一直是关注的重点。现有的天线支撑装置由机加工形成,通过减小壁厚、设计减轻孔来减小重量,但结果都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线支撑装置,该天线支撑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天线支撑装置有效的减轻了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天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圆盘形连接件;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圆盘形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同一轴线;
若干支撑柱,包括若干实心支撑柱和若干空心支撑柱,所述实心支撑柱的第一端和所述空心支撑柱的第一端分别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周侧方向均布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实心支撑柱的第二端和所述空心支撑柱的第二端分别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周侧方向均布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若干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环绕所述支撑柱设置,所述螺旋管的数量和所述支撑柱的数量相同,所述螺旋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螺旋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一一对应;所述螺旋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柱的第二端相连,且所述螺旋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柱的第二端一一对应;每根所述螺旋管均与其环绕方向上的所述支撑柱相交,所述螺旋管的环绕方向一致;
若干环形管,所述环形管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同一轴线,每根所述环形管均与所有所述支撑柱相交,每根所述环形管均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柱和所述螺旋管的相交处连接;
若干加强部,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法兰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为圆柱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管为环形圆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实心支撑柱的数量和所述空心支撑柱的数量之比为1:2。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12根,所述支撑柱分别为4根实心支撑柱和8根空心支撑柱,所述实心支撑柱的直径为6毫米,所述空心支撑柱的外直径为6毫米,所述空心支撑柱的内直径为3.5毫米,
所述加强部为圆柱凸台,所述圆柱凸台的直径为8毫米,所述圆柱凸台的高度为11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3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磁式断路器外壳的安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机电路板组装用观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