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蜗杆自动拉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3898.9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91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军;陈建国;周涛;陈宏炜;张景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成婵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蜗杆 自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蜗杆自动拉入机构,包括有气缸,固定在底板的一侧,气缸的活塞杆与底板保持平行;推动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活塞杆上,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设有两块垂直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相连接,并在第三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卡紧蜗杆的限位凹槽;安装座,用于固定电机,安装座上电机的电机轴与限位凹槽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水平轴架,包括水平轴和固定在底板上的轴架,所述水平轴贯穿第三连接块,其两端固定在轴架上,实现推动机构沿着水平轴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提高蜗杆压装的准确性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蜗杆自动拉入机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电机蜗杆主要依靠人工压装或者自动压装的方式进行组装,即先对电机轴搓丝后,再使用人力或者自动设备将电机蜗杆沿着电机轴顶端压装到位,人工压装蜗杆劳动强度大,压装困难,且人工操作具有一定安全危险,自动压装蜗杆很难保证蜗杆沿电机轴轴向压装,存在将电机轴和电机蜗杆压弯压坏导致蜗杆压装不到位的风险,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蜗杆自动拉入机构,提高蜗杆压装的准确性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机蜗杆自动拉入机构,包括:
底板;
气缸,固定在底板的一侧,气缸的活塞杆与底板保持平行;
推动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活塞杆上,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设有两块垂直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围成一容纳空间;并在第三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卡紧蜗杆的限位凹槽;
安装座,固定在容纳空间内的底板上,用于固定电机,安装座上电机的电机轴与限位凹槽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水平轴架,包括水平轴和固定在底板上的轴架,所述水平轴贯穿第三连接块,其两端固定在轴架上,使得水平轴水平架设在底板上,实现推动机构沿着水平轴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两块气缸连接板,两块气缸连接板分别固定在位于气缸前后的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块与水平轴贯穿处设有直线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块前方的底板上设有前端顶板,所述前端顶板靠近第三连接板的一侧顶端设有向下凹陷的槽体,所述槽体与第三连接板上的限位凹槽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拉入机构还包括换向阀和调压阀,所述换向阀与调压阀均与气缸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电机座和活限位板,电机座上表面开设有容纳电机的机身槽,活限位板下表面设有与电机座轮廓相对应的开孔,使得机身槽与开孔形成供电机容纳的机身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后方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两端往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延伸。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自动拉入机构代替人工压装蜗杆,可提高蜗杆压装的准确性,同时确保蜗杆沿电机轴轴向压装,提高蜗杆压装到位的准确度,避免存在将电机轴和电机蜗杆压弯压坏的现象发生,确保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38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媒体安防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磨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