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合一高压配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6065.8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0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陆思科;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伟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张冠男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合一 高压 配电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合一高压配电装置,涉及到高压配电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面插接有连接盖,所述壳体的左侧插接有充电插座,所述连接盖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轨,所述连接盖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侧活动安装有滑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热板和连接块,起到了导热和连接效果,从而提高了高压配电装置的空间利用率,通过设置滑轮和滑轨,起到了安装板上下移动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高压配电装置灵活性和安装的兼容性,通过设置限位块、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起到了卡接固定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的更换和扩充电池,提高了高压配电装置的蓄电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配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合一高压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得到迅猛发展,通常汽车在大功率的整车电力下运行,电压高、电流大,对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及高压零模块的选用有着巨大的考验,从整车空间、整车架构的复杂度及成本考虑业界广泛采用集中式高压电气系统架构配电,高压动力电源直接进入高压配电盒后根据系统的需要分配到系统高压电气产品中。
但是,现今市场上的三合一高压配电装置,空间利用率不高,且安装不够灵活,同时不能做到蓄电能力的扩充和电池的方便更换。
因此,发明一种三合一高压配电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合一高压配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合一高压配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面插接有连接盖,所述壳体的左侧插接有充电插座,所述连接盖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轨,所述连接盖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侧活动安装有滑轮,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器,所述壳体的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的左侧与充电插座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充电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高压配电模块,所述高压配电模块的右侧顶部固定安装有DC/DC模块,所述高压配电模块的右侧底部固定安装有DC/AC模块,所述DC/AC模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蓄电池,所述DC/AC模块的底部贴合有限位块,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蓄电池,所述DC/DC模块的顶部贴合有导热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冷板。
可选的,所述充电插座的外侧面与连接盖的左侧插接,所述安装板的正面开设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滑轮与滑轨对应设置,所述连接器的外侧面与连接盖的顶部内侧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均与限位块卡接,所述限位块的右侧与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蓄电池的左侧顶部与DC/DC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与壳体的内顶壁贴合。
可选的,所述水冷板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液体输送泵。
可选的,所述水冷板的底部左侧与充电器贴合,所述水冷板的底部右侧与限位块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热板和连接块,起到了导热和连接效果,从而提高了高压配电装置的空间利用率,通过设置滑轮和滑轨,起到了安装板上下移动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高压配电装置灵活性和安装的兼容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块、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起到了卡接固定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的更换和扩充电池,提高了高压配电装置的蓄电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伟,未经冯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6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