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控制灌浆施工质量的全灌浆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6895.0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0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孙良君;丁晨晨;杜晓;姜程鹏;程栋华;刘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五嘉晨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苏张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控制 灌浆 施工 质量 套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控制灌浆施工质量的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套筒主体内分隔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包括开设在第一腔室侧壁上的第一灌浆口和封堵第一腔室顶部的橡胶塞,橡胶塞上设置有中心孔,上部预制构件连接钢筋穿过中心孔插入到第一腔室底部,第一腔室的灌浆施工在预制工厂内完成;第二腔室包括开设在第二腔室侧壁上的第二灌浆口和出浆口,出浆口位于第二腔室的顶部,出浆口上设置有倾斜向上延伸的出浆嘴,套筒主体内设置有凸肋,凸肋包括半环形参照凸肋和环形凸肋,半环形参照凸肋的顶部与出浆口下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实用新型确保套筒内的灌浆饱满度,并且便于确定连接钢筋的插入深度,从而控制灌浆的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控制灌浆施工质量的全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水平高、安装施工快、减少人力成本、节能环保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存在必不可少的节点及接缝,将预制构件连接成整体,达到“等同现浇”的设计要求。因此,构件连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及安全。
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竖向连接大部分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是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高强、微膨胀的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对接连接方式。由上述定义可知,连接钢筋是不同预制构件荷载传递的主要承担者,其有效锚固长度由套筒内部灌浆饱满度及连接钢筋插入深度共同决定。因此,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灌浆饱满度、连接钢筋插入深度是影响连接接头质量及传力性能的关键因素,决定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套筒灌浆连接其连接件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灌浆套筒,另一种是半灌浆套筒,全灌浆套筒接头两端均采用灌浆方式连接;半灌浆套筒一端采用灌浆方式连接,另一端通过专用滚丝机将钢筋滚压出螺纹后与套筒机械连接。
当采用全灌浆套筒进行连接时,由于套筒出浆管是水平放置的,待构件表面出浆口浆料成股流出后立即用橡胶塞封堵,会导致套筒内的空气无法完全排出,在腔体上部形成一段空气柱,出现“灌不满”的情况。同时,全灌浆套筒下部构件连接钢筋插入端末端处于套筒中部,当采用内窥镜对下部构件连接钢筋插入深度进行检测时,探头需要从出浆孔道内伸入至套筒中部进行观测,操作困难、步骤繁杂。
当采用半灌浆套筒进行连接时,由于套筒出浆管也是水平放置的,因此同样会出现“灌不满”的情况。另外,由于螺纹加工精度不足或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外螺纹公称直径和螺距与内螺纹不匹配,外螺纹螺牙易发生滑丝破坏,连接接头力学性能受影响。在实际的检测过程当中,半灌浆套筒螺纹端连接钢筋螺牙滑丝破坏也时有发生。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便于控制灌浆施工质量的全灌浆套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灌浆施工质量的全灌浆套筒,确保套筒内的灌浆饱满度,并且便于确定连接钢筋的插入深度,从而控制灌浆的施工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控制灌浆施工质量的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主体,所述套筒主体内分隔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包括开设在第一腔室侧壁上的第一灌浆口和封堵第一腔室顶部的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第二腔室包括开设在第二腔室侧壁上的第二灌浆口和出浆口,所述出浆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所述出浆口上设置有倾斜向上延伸的出浆嘴,所述套筒主体内设置有若干凸肋,若干所述凸肋包括半环形参照凸肋和环形凸肋,所述半环形参照凸肋的顶部与所述出浆口下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灌浆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腔室的长度为L+5mm,所述第一腔室的长度为L+5mm,所述出浆口下边缘到套筒主体底部的距离为L,所述L为套筒内连接钢筋的设计锚固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五嘉晨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五嘉晨建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68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风冷冷柜
- 下一篇:一种四柱液压机联体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