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7468.4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2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顾文武;常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02;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李征;寿宁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子 二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包括壳体和装配在壳体中并通过其两侧设置的定位弹爪与壳体内台阶面的挡止配合实现防退定位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上还设有两个定位台阶;装配在所述壳体尾部的至少一个尾部压板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实现接触件的防退定位的前端穿过壳体上的通孔并压在接触件定位台阶上的定位台。本实用新型接触件本身具有定位弹爪,与外壳体的配合可实现接触件的一次定位;尾部压板从侧面进行装配,通过其锁紧凸台定位,采用其定位台与接触件上定位台阶的配合实现接触件的二次定位,防止一次定位失效时接触件后退使连接器受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可靠,可选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用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发展,其安全性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关注,电动汽车烧蚀问题也屡见不鲜,引发其烧蚀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也不乏连接器烧蚀引发的整车故障,连接器烧蚀原因也存在多样化,其中接触件退针是较为典型的原因之一。
目前不少连接器厂家在设计连接器时,对接触件只采用一次定位方式,当该定位结构失效时,会出现接触件脱出,连接器接触电阻增大,严重的会导致连接器烧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以满足对接触件进行二次定位的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该结构通过接触件本身实现接触件的一次定位;通过插座尾部挡板实现接触件的二次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包括壳体和装配在壳体中并通过其两侧设置的定位弹爪与壳体内台阶面的挡止配合实现防退定位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上还设有两个定位台阶;装配在所述壳体尾部的至少一个尾部压板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实现接触件的防退定位的前端穿过壳体上的通孔并压在接触件定位台阶上的定位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其中所述的尾部压板上设有用于与壳体上的锁紧孔配合锁紧的锁紧凸台。
前述的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其中所述的定位台阶相对定位弹爪更靠近壳体尾部。
前述的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其中所述的锁紧凸台位于尾部压板上悬臂的一侧,所述锁紧孔位于壳体外周面上的凸壁一侧。
前述的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其中所述的锁紧凸台前端设有用于引导其插入锁紧孔的插入引导面。
前述的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其中所述的尾部压板有两个,每个尾部压板包括两个具有定位台的侧壁和一个设有锁紧凸台的悬臂。
前述的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其中所述的尾部压板有4个,每个尾部压板均包括一个设有定位台的侧壁和一个设有锁紧凸台的悬臂。
前述的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其中所述的尾部压板有3个,其中一个具有两个设有定位台的侧壁和一个设有锁紧凸台的悬臂,另两个具有一个设有定位台的侧壁和一个设有锁紧凸台的悬臂。
前述的端子的二次防退结构,其中所述的尾部压板有一个,其包括两个具有定位台的侧壁和一个具有锁紧凸台的悬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接触件本身具有定位弹爪,与外壳体的配合可实现接触件的一次定位;尾部压板从侧面进行装配,通过其锁紧凸台定位,采用其定位台与接触件上定位台阶的配合实现接触件的二次定位,防止一次定位失效时接触件后退使连接器受损。鉴于尾部挡板结构限制,其装配方式比较特殊,且尾部挡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量上的选择,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可靠,可选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74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