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7847.3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8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和泰盛电子线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7/10 | 分类号: | B41F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线外被 印刷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涉及芯线生产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油墨箱和设于油墨箱上的印刷滚轮,还包括分别设于印刷滚轮两侧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通过压紧装置与机架相连,所述张紧轮相互配合将芯线压紧在印刷滚轮的表面。其技术效果是能够张紧芯线并吸收芯线晃动的能量,具有减小芯线的晃动幅度而使得印刷更加清晰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线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导线的寿命和抗干扰能力,通常需要在导线的外部包被绝缘层等结构以制成包芯线。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需要经过放线、包芯、水冷、风干和收线等工序以完成对芯线的生产。为了提高识别效果,通常需要在收线步骤前对包芯线的绝缘层表面印刷上生产公司的名字、商标以及产品型号等。
目前,公开号为CN10377045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印刷机,它包括油墨箱,所述油墨箱内中间设置有印刷滚轮,印刷滚轮的侧面设置有花纹,印刷滚轮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滚轮,电缆电线从导向滑轮和印刷滑轮的缝隙穿过,印刷滚轮的下端升入油墨中,印刷滚轮在转动时将表面的花纹印刷在电缆电线上。
这种电线电缆印刷机虽然可以有效地在电缆电线上印刷批号,但是在印刷前风干的工序将会导致电缆电线剧烈晃动,使得被夹持在定位滚轮和印刷滚轮之间的电缆电线会在电缆电线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或者在印刷滚轮的轴线方向上晃动,使得印刷发生模糊,影响印刷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其能够张紧芯线并吸收芯线晃动的能量,具有减小芯线的晃动幅度而使得印刷更加清晰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芯线外被印刷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油墨箱和设于油墨箱上的印刷滚轮,还包括分别设于印刷滚轮两侧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通过压紧装置与机架相连,所述张紧轮相互配合将芯线压紧在印刷滚轮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油墨印刷时对芯线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芯线发生晃动时将会导致印刷图样出现拖痕或者模糊,而张紧轮的设置使得印刷滚轮前后的芯线需要先与张紧轮接触,再压紧在印刷滚轮上。此时一方面由于芯线被两个张紧轮相互配合拉伸张紧,张紧的线相对于松弛的线更为难以晃动;另一方面,由于芯线先与张紧轮接触,此时芯线发生晃动并与张紧轮发生摩擦,摩擦会消耗掉大部分的能量,使得芯线晃动的幅度更小,印刷更加清晰。
进一步设置:所述张紧轮的表面设置有供芯线嵌入的限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芯线在张紧轮的轴向上发生晃动时,芯线由于嵌入在限位凹槽之中,在晃动时会被限位凹槽的侧壁所阻挡,使得晃动的幅度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两个张紧轮之间的芯线部分晃动的幅度,使得印刷效果更好。
进一步设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架的外筒以及套接在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张紧轮安装于内筒上,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通过弹性件相连,所述弹性件收缩或舒张以使内筒缩入或伸出外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芯线的放线速度和收线速度具有差异时,芯线就会被拉伸或者松弛,由于弹性件具有弹性,当芯线松弛时弹性件将舒张伸长而将芯线张紧,当芯线绷紧时弹性件将收缩而避免芯线被拉长变形甚至拉断。
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筒的筒底上安装有两个支撑片,所述张紧轮安装于两个支撑片之间且通过转轴分别与两个支撑片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片共同对滚轮进行支撑,能够有效地降低滚轮上的转轴与限位片之间的力矩,从而降低连接结构所受力矩过大而发生损坏的危险。
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板和外筒的筒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和泰盛电子线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和泰盛电子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7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搬运车
- 下一篇:新型电子通信信号塔攀爬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