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相变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7937.2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1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7/02;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广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9 | 代理人: | 杨乐兵 |
地址: | 528427 广东省中山市南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 热水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相变热水器,该相变热水器包括:用于与外部水源相连通的冷水接头、用于提供热水的热水接头、恒温阀和用于通过热交换对水加热的相变储能单元,相变储能单元的进水端与冷水接头相连通,恒温阀的两个进水端分别与冷水接头和相变储能单元的出水端相连通;即热式电热装置的进水端与恒温阀的输出端相连通;与即热式电热装置电性相连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用于根据即热式电热装置预设的最大加热功率P、即热式电热装置的流量V及即热式电热装置出水端的热水温度T3确定温度T2,该温度T2为恒温阀的恒温温度。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低功率从而适用性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相变热水器。
背景技术
就即热式电热水器而言,其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及实现方式,各有优缺点从而被用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不管是以电热棒、电热管或电热丝直接对水加热的方式,还是采用电磁感应发热的加热方式,必须具有较高功率(比如6-8KW甚至更高)才能满足人们的淋浴使用要求。然而,现有家庭中入户电线往往是4平方的电缆,老式住宅甚至使用的是1.5平方的电缆,是无法使用较高功率的即热式电热水器,从而导致较高功率的即热式电热水器往往受限于使用环境导致无法广泛使用。
随着相变储能材料的出现,以及相变储能材料不断被改进,出现了相变热水器。相变热水器是将相变储能材料进行加热使之存储热量,相变储能材料中安装热交换器,在需要加热热水时,让冷水流经热交换器从而使相变储能材料预先存储的热量传递至冷水,让冷水得以加热。例如,中国专利CN201820133788.7公开一种相变热水器,相包括:壳体,壳体内设填充有相变材料;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首尾连接的加热管和换热管,换热管埋设于相变材料内;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加热管连接用于对加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加热管连接用于对加热管内的水进行过滤;循环泵,循环泵与加热管连接用于驱动水在加热管和换热管之间流动;进水管路,进水管路与循环系统连接以向循环系统供水;出水管路,出水管路与循环系统连接以将循环系统内的水输出。该技术方案虽然提供对循环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多次过滤以对使用水的深度清洁,但是,由于相变储能材料的储能能力有限,导致现有的相变热水器无法长时间提供足够温度的热水从而难于满足用户时间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相变热水器,既能让相变储能单元具有较长的使用时间又能让即热式电热装置能够以较低加热功率工作,具有较低功率从而适用性佳。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相变热水器,包括用于与外部水源相连通的冷水接头、用于提供热水的热水接头、恒温阀和用于通过热交换对水加热的相变储能单元,相变储能单元的进水端与冷水接头相连通,恒温阀的两个进水端分别与冷水接头和相变储能单元的出水端相连通;用于对水进行加热的即热式电热装置,该即热式电热装置的进水端与恒温阀的输出端相连通;与即热式电热装置电性相连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用于根据即热式电热装置预设的最大加热功率P、即热式电热装置的流量V及即热式电热装置出水端的热水温度T3确定温度T2,该温度T2为恒温阀的恒温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变储能单元包括保温壳、填充在保温壳内的相变储能材料、插设在相变储能材料内的热交换管及加热元件,热交换管的一端与冷水接头相连通,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与恒温阀的其中一个进水端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温壳可由内壳和外壳构成,且内壳和外壳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真空,或/和,该间隙内填充有保温棉。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元件是电热管、电热丝或电热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即热式电热装置包括发热管、同轴套设在发热管外侧面的绝缘管以及缠绕在绝缘管外侧面的电磁线圈,而发热管与绝缘管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的加热腔,该加热腔的两端分别为电磁感应发热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与控制电路板电性相连的IGBT功率模块,用于给电磁线圈提供交变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79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