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配网线路施工布线穿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9388.2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6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盼晓;李璐;毛路佳;杨立峰;田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嵩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4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网线 施工 布线 穿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配网线路施工布线穿线器,包括牵引器,所述牵引器为三角形,且牵引器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牵引器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且牵引器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空腔的下端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且两个转杆的侧壁均固定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所述牵引器的远离导向轮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和滚轮,利用拉力带动牵引绳在管道内移动,可以使用较为柔软纤细的牵引绳贯穿线管,避免对线管内壁和其他导线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配网线路施工布线穿线器。
背景技术
电力配网是指电网公司投资的10kV及以下线路和设备新建或者改造的工程项目。10kV配电网在整个电网中十分重要,是电网的基础,配网工程建设能够完善10kV电网结构,使配网结构更趋合理,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配网安全运行水平,而在布线过程中,乡镇郊区对使用较高的电线杆,而城市线路为了保护线路和防止线路对人造成伤害,以及不影响线路的没关系,多使用线管铺设于地下。
在现有技术中,将通常使用推力将牵引绳推让线管内,而这种方式,很难应用在线管较粗,距离较长的电力配网线路中,直接使用推力推动牵引绳,不但容易导致牵引绳在线管内前进过程中,损伤其他导线或者线管,同时由于线管较粗,且存在多条导线,导线的绝缘层摩擦力大,难以推动牵引绳,并且牵引绳在较粗的线管内容易弯曲,导致推力无法有效使牵引绳在线管内移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力配网线路施工布线穿线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力配网线路施工布线穿线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配网线路施工布线穿线器,包括牵引器,所述牵引器为三角形,且牵引器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牵引器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且牵引器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空腔的下端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且两个转杆的侧壁均固定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所述牵引器的远离导向轮的两端均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均插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挡板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滑槽的侧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滚轮轴,且滚轮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轴与转杆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牵引器远离导向轮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牵引绳,且牵引绳远离牵引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绳装置。
优选地,所述收绳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座,且轴承座内插设有圆辊,所述圆辊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所述圆辊与牵引绳固定连接,且牵引绳位于两个隔板之间设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隔板的侧壁均开设有多个环绕设置的让位槽,且让位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滚轮的侧壁为圆弧形,且滚轮的侧壁胶黏有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导向轮的侧壁包裹有海绵垫,且海绵垫的厚度为1mm。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微型高扭力马达,且驱动电机的型号为775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和滚轮,利用拉力带动牵引绳在管道内移动,可以使用较为柔软纤细的牵引绳贯穿线管,避免对线管内壁和其他导线造成伤害;
2、通过设置导向轮,方便牵引器在线管内转弯,通过设置弹簧和皮带传动,可以使两个驱动轮在牵引器转弯时的转速不同,使牵引器在线管内的转弯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嵩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嵩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93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决光机内VOC问题的封装结构
- 下一篇:智能配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