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体植物饲养昆虫的新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3960.2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0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傅淑;杨广;刘昭霞;陈金芝;黄鹏榕;尤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G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陆帅;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体 植物 饲养 昆虫 新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体植物饲养昆虫的新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虫罩、盖子,盖子与养虫罩上部螺纹连接,所述盖子中部设置有筛网,所述养虫罩为中空的筒形,养虫罩底部通过卡合结构连接有营养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有效防治昆虫逃逸,可循环使用,经济环保,操作简便、观察直观,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体植物饲养昆虫的新型装置。
背景技术
昆虫取食植物后不仅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在植物间传播病毒等病害,造成农业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为了更好的防治昆虫,需要野外或室内实时观察记录各昆虫的生活习性。
野外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主要是依靠养虫笼将植物和昆虫一起罩住,从而对其进行连续观察,而室内观察也是将盆栽植物和昆虫一起放入养虫笼内进行持续的观察研究,但是,野外观察时用养虫笼将植物罩住后,会存在有缝隙,昆虫会从缝隙中逃逸,引起实验数据的误差,而在室内观察时虽可以将植物和昆虫完全罩住,但给植物加水时需要打开养虫笼,不仅会干扰昆虫的取食,甚至部分昆虫会借机逃逸,此外,养虫笼空间较大,昆虫可躲避空间较多,不利于对昆虫取食行为进行观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活体植物饲养昆虫的新型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活体植物饲养昆虫的新型装置:包括养虫罩、盖子,盖子与养虫罩上部螺纹连接,所述盖子中部设置有筛网,所述养虫罩为中空的筒形,养虫罩底部通过卡合结构连接有营养钵。
进一步的,所述盖子顶部边缘为圆角,底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筛网呈圆形,筛网为60-100目孔隙。
进一步的,所述养虫罩包括养虫罩本体,养虫罩本体顶部外壁设置有与盖子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养虫罩本体底部设置有环形凸肩A,环形凸肩下设置有中空的柱状体。
进一步的,所述养虫罩本体的上口径大于下口径,所述柱状体口径小于养虫罩本体下口径。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环形凹槽、与环形凹槽相配合的环形卡块,所述环形凹槽设置在环形凸肩A上,环形卡块设置在营养钵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养虫罩上部于螺纹下设置有环形凸肩B。
进一步的,所述盖子、养虫罩采用透明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同时用于室内、室外观察昆虫习性,可以有效防治昆虫逃逸,可循环使用,经济环保,操作简便、观察直观,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昆虫观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盖子结构示意图;
图3养虫罩结构示意图;
图4营养钵种植植物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盖子;11-筛网;20-养虫罩;21养虫罩螺纹;22-环形凹槽,23-柱状体,30-昆虫,31-植物,32-营养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活体植物饲养昆虫的新型装置:包括养虫罩、盖子,盖子与养虫罩上部螺纹连接,所述盖子中部设置有筛网,所述养虫罩为中空的筒形,养虫罩底部通过卡合结构连接有营养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子顶部边缘为圆角,底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筛网呈圆形,筛网为60-100目孔隙,筛网既能保证空气流通,又可以防止小型害虫的逃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39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