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冷凝回水热源再利用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4152.8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3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孟思;高联欢;陆继思;袁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021008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冷凝 回水 热源 再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冷凝回水热源再利用的系统,包括疏水蒸汽回收系统、冷凝回水回用系统、管廊蒸汽回收系统、化学水处理站和工业锅炉;疏水蒸汽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回水总管、第一供暖管道和疏水箱;冷凝回水回用系统包括第二回水总管、换热器、第二供暖管道、原水箱和冷凝水箱;管廊蒸汽回收系统包括第三回水总管、疏水管道、第三供暖管道和冷凝水箱;上述各个系统均通过管道连通至工业锅炉和化学水处理站进行生产回用。本实用新型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冷凝水、采暖产生的采暖冷凝水、锅炉一二风入口板式换热器的冷凝水进行处理,实现水源、热源的二次利用,减少水源、能源的消耗,避免了冷凝源头蒸汽白雾逸散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实现冷凝回水热源再利用的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锅炉产出公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包括生产蒸汽和采暖蒸汽,生产蒸汽冷凝水和采暖蒸汽冷凝水通过管廊的冷凝水回水管道回收至化学水处理站冷凝水箱和疏水箱,并根据水质分级回用。
但是由于高压蒸汽温度较高,生产和采暖用汽未充分使用蒸汽热量,导致生产水换热后温度过高,进而造成化学水处理站原水温度较高难控制,影响反渗透膜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并且由于高温回水全部回入水箱,导致冷凝水箱有白雾逸散,以及工业锅炉疏水箱白雾逸散严重,同时伴有少量低压蒸汽排空,此部分冷凝回水如不及时回用不但造成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而且由于呼伦贝尔冬季温度比较低,冷凝水温度比较高,会造成冷凝水蒸汽所经过的地方白雾逸散,甚至形成冰锥、冰山,形成一定的危险因素。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将冷凝回水多余热源代替部分供热蒸汽,实现冷凝回水热源再利用的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冷凝回水热源再利用的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冷凝水、采暖产生的采暖冷凝水、锅炉一二风入口板式换热器的冷凝水进行处理,实现水源、热源二次的利用,减少水源、能源的消耗,避免了冷凝源头蒸汽白雾逸散的现象,并且避免了冰锥、冰雕的产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冷凝回水热源再利用的系统,包括疏水蒸汽回收系统、冷凝回水回用系统、管廊蒸汽回收系统、化学水处理站和工业锅炉;
所述疏水蒸汽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回水总管、第一供暖管道和疏水箱,所述第一回水总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暖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供暖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疏水箱连接,并且所述疏水箱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工业锅炉;
所述冷凝回水回用系统包括第二回水总管、换热器、第二供暖管道、原水箱和冷凝水箱,所述第二回水总管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供暖管道和所述原水箱,并且所述原水箱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化学水处理站,所述第二供暖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凝水箱连接;
所述管廊蒸汽回收系统包括第三回水总管、疏水管道、第三供暖管道和冷凝水箱,所述第三回水总管依次与所述疏水管道、所述第三供暖管道连接,所述第三供暖管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凝水箱连接;
所述冷凝水箱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化学水处理站、所述工业锅炉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实现冷凝回水热源再利用的系统中,所述第一回水总管包括工业锅炉厂房回水总管、锅炉风机入口换热器回水总管和Fa线管廊供暖回水总管;所述第二回水总管为采暖冷凝回水总管;所述第三回水总管为J线管廊供暖回水总管。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实现冷凝回水热源再利用的系统中,所述第一供暖管道为工业锅炉厂房供暖管道,所述第二供暖管道为化学水处理站厂房供暖管道,所述第三供暖管道为循环水站供暖管道。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实现冷凝回水热源再利用的系统中,所述换热器为波节式换热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未经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41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