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ABS传感器的商务车前轮毂单元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4958.7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5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围围;赫宇达;倪生钧;王宇霞;曾明强;胡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78 | 分类号: | F16C33/78;F16C33/66;F16C35/04;B60B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abs 传感器 商务 车前 轮毂 单元 轴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ABS传感器的商务车前轮毂单元轴承,包括外法兰和内法兰,所述外法兰套设在内法兰的表面,所述内法兰的表面通过转子槽滚动连接有滚子,所述滚子的表面与外法兰的内腔滚动连接,所述内法兰的表面开设有挤压空腔,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单元轴承技术领域。该高精度ABS传感器的商务车前轮毂单元轴承,轮毂单元轴承转动时,内法兰转动,与外法兰贴合的部分通过第一密封垫圈进行密封,并且压簧向外挤压第一密封垫圈使得涨紧圈在涨紧槽内涨紧,使得密封的更加紧固,并且当第一密封垫圈磨损时,压簧回弹使得第一密封垫圈能一直紧紧的贴合在挡环上,能一直进行密封,即使长时间使用产生了磨损也能保证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单元轴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度ABS传感器的商务车前轮毂单元轴承。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车轮用轴承是由两套圆锥滚子轴承或球轴承组合而成的,轴承的安装、涂油、密封以及游隙的调整都是在汽车生产线上进行的,这种结构使得其在汽车生产厂装配困难、成本高、可靠性差,而且汽车在维修点维护时,还需要对轴承进行清洗、涂油和调整,轮毂轴承单元球轴承是在标准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两套轴承做为一体,具有组装性能好、可省略游隙调整、重量轻、结构紧凑、载荷容量大、为密封轴承可事先装入润滑脂、省略外部轮毂密封及免于维修等优点,已广泛用于轿车中,在载重汽车中也有逐步扩大应用的趋势。
根据专利号为CN201621189U所述的一种带ABS传感器的轮毂轴承单元,将轮毂转速以电信号或脉冲信号的形式传递到汽车电控单元,以实现汽车的防抱死作用,但是轮毂单元轴承长时间使用,内部的密封垫圈会发生磨损,使得内外法兰之间产生缝隙,灰尘和石子可能进入轮毂单元轴承之间,加剧轮毂轴承单元的磨损,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度ABS传感器的商务车前轮毂单元轴承,解决了轮毂单元轴承长时间使用,内部的密封垫圈会发生磨损,使得内外法兰之间产生缝隙,灰尘和石子可能进入轮毂单元轴承之间,加剧轮毂轴承单元的磨损,降低了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精度ABS传感器的商务车前轮毂单元轴承,包括外法兰和内法兰,所述外法兰套设在内法兰的表面,所述内法兰的表面通过转子槽滚动连接有滚子,所述滚子的表面与外法兰的内腔滚动连接,所述内法兰的表面开设有挤压空腔,所述内法兰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密封垫圈,所述挤压空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压簧的右端与第一密封垫圈的左侧相互抵触,所述外法兰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挡环,并且挡环的左侧与第一密封垫圈的右侧相互抵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垫圈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涨紧圈,所述内法兰的表面开设有与涨紧圈的表面适配的涨紧槽。
优选的,所述内法兰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防磨衬套和齿圈,所述内法兰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密封垫圈,并且第二密封垫圈的表面与外法兰的内腔相互抵触。
优选的,所述外法兰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磁钢,并且外法兰的表面分别开设有轮毂螺栓固定孔和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轮毂螺栓固定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
优选的,所述内法兰的内腔分别开设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的内腔与第二油道的内腔连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度ABS传感器的商务车前轮毂单元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49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阀体及燃气灶
- 下一篇:丝束间张力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