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雾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5558.8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5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乐辉;徐豪;杨钦婷;刘珍玲;邓瑛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02 | 分类号: | A61M1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6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雾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雾化装置,该装置创新性的通过在储药皿内设固定圆形小面板,改变传统雾化装置因气流压力过大,导致药液喷出浪费的状况,以及创新性的将注药斜孔外侧端斜孔采用螺旋式机械结构,稳固不易旋出,再用输液器与其外端连接,可有效避免病人躁动时输液器脱离;另外,传统的雾化方式需要每隔10分钟往储药皿内加药,该装置药液可以维持2‑3小时,雾化时间长,持续小雾化吸入可促进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又节省不断添加雾化液的时间,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传统的雾化方式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该装置中储药皿底部的通气孔及中心管口与大气相通,利于药液自动注入储药皿,具有雾化效果好、雾化时间长、结构牢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装置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一、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卧床咳嗽咳痰且痰液粘稠,排痰困难者;二、气管切开痰液量增多不易咳出者以及肺部感染痰液黏稠等病人;三、后组颅神经功能受损吞咽困难且痰液多不易咳出的患者;四、神外手术气管拔管后意识尚未恢复,需要持续加强气道湿化的患者。其原理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但传统的雾化装置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雾化装置因气流压力过大,药液喷出致浪费的状况;传统的输液器与其外端连接不牢固,病人躁动时输液器容易脱离;传统的雾化方式需要每隔10分钟往储药皿内加药,极大需要浪费医务人员的时间。该装置储药皿内设固定圆形小面板,改变以往因气流压力过大,药液喷出致浪费的状况.药液通过斜孔进入储药皿,当药液到达圆形板面时,药液自动停止注入.该装置的注药斜孔外侧端斜孔采用螺旋式机械结构,稳固不易旋出,再用输液器与其外端连接,避免病人躁动时输液器脱离. 传统的雾化方式需要每隔10分钟往储药皿内加药,而本装置药液可以维持2-3 小时,这样既可以持续小雾化吸入,促进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又可以节省短时间内不断添加雾化液的时间,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传统的雾化方式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其次,该装置充分利用储药皿底部的通气孔及中心管口与大气相通,使得整个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系统,不会影响药液自动注入储药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雾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雾化装置,包括底座支柱、下储药罐柱、注药斜柱、注药斜孔、上安装柱、第一圆弧壁、第一平面壁、第二圆弧壁、第二平面壁、第三圆弧壁、上端面壁、出雾网孔、下中心管、下封板、通气间隔块、储药皿底板、沉孔、圆形小面板、上中心管、上中心管顶壁、中心管口,所述底座支柱与下储药罐柱固定连接,注药斜柱固定安装在下储药罐柱的端面上,注药斜孔为圆柱通孔结构并位于注药斜柱的圆柱中间位置,上安装柱与下储药罐柱固定连接并位于同一圆弧端面上,第一圆弧壁与第一平面壁垂直固定连接,第一平面壁与第二圆弧壁垂直固定连接,第二圆弧壁与第二平面壁垂直固定连接,第二平面壁与第三圆弧壁垂直固定连接,第三圆弧壁与上端面壁垂直固定连接,上端面壁上设置有多个出雾网孔,下中心管为圆柱通孔结构并与下封板垂直固定连接,下封板安装在下储药罐柱的内壁上,多个通气间隔块圆周整列安装在储药皿底板的下侧壁上,沉孔位于储药皿底板的下端面中间位置,圆形小面板中间设置有通孔并固定安装在上安装柱的内壁上,上中心管为圆柱通孔结构并穿过圆形小面板的中间通孔,上中心管顶壁固定安装在上中心管的上端面上,中心管口位于上中心管顶壁的中间位置。
该装置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在由下储药罐柱旁边增加了一个注药斜柱,注药斜柱的外端是螺栓结构,方便与外置的输液器连接,避免病人躁动时外置的输液器脱离,第二该装置在下储药罐柱内部增加了一个圆形小面板,能防止药液喷出导致浪费,又能使通过注药斜柱进入下储药罐柱的液体维持恒定的量,即当液体量到达圆形小面板时,雾化药会自动停止注入,第三,充分利用下储药罐柱通气间隔块与中心管口相连,而中心管口又与大气相通,使得整个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系统,不会影响药液自动注入到下储药罐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55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力资源文档管理装置
- 下一篇:超声换能器、超声探头及预紧力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