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7792.4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6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赵雷;熊书明;廖诚威;庄利然;王婷婷;邓缨霞;黄丽;徐颂;龚雪;钟燕青;李峰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炬能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羽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下式 背光 模组 | ||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外壳、分隔框及多个灯条。外壳包括壳体及平面漫反射板,平面漫反射板罩设于壳体上,平面漫反射板与壳体的内壁共同围成容置腔,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部,定位部包括限位槽及多个避位孔,分隔框设置于容置腔内,分隔框上设置有多个隔腔,隔腔罩设避位孔;灯条包括基板及多个灯珠,灯条装在定位部内,即灯条固定端位于外壳的外壁上,降低维护难度。灯条的基板与限位槽的内壁接触,灯珠发光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限位槽内壁逸散。因灯条外置,容置腔内的深度可减小,进而使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灯条的基板被转移到容置腔外,提高了容置腔内的有效反射面积,不需要在基板上涂覆白油,降低灯条的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当前的直下式背光中,相邻LED之间光学互相混合从而产生亮度均匀的背光源,但是该架构对localdimming(即区域亮度控制)以及scanning模式(扫描式)的3D实现带来麻烦。由于相邻LED之间的亮度会互相影响,只是关闭或者点亮目标区域的LED并不能精确控制整个区域的亮度,此外由于单个LED产生的亮度区域呈圆形,因此不利于需要分割成矩形的localdimming以及行扫描模式的3Dscanning实现。
市场上常见的直下式模组方案为LED灯条内置方案,即LED灯条放置于模组的背光腔内,此方案有如下缺陷:
1、LED灯条内置,导致LED散热困难;
2、LED灯条产生故障需返工或替换时,需拆开整个背光模组后才能将其取出;
3、为防止LED灯条表面吸光而导致背光模组整体亮度下降的问题,需在灯条表面刷白油(一种高反射率油墨),导致产品成本高。
因此,如何优化直下式背光模组,避免背光模组中的各个分区照明不会相互干扰,降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成本,提高其内部灯条的散热效果,降低维护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外壳、分隔框及多个灯条;
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及平面漫反射板,所述平面漫反射板罩设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平面漫反射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共同围成容置腔,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部,且多个所述定位部之间设置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部中,所述定位部包括限位槽及多个避位孔,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平面漫反射板的侧面上,多个所述避位孔位于所述限位槽的底面上,且多个所述避位孔均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所述分隔框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分隔框上设置有多个隔腔,多个所述隔腔一一对应罩设多个所述避位孔;
每一所述灯条均包括基板及多个灯珠,多个所述灯珠均安装于所述基板上,每一所述基板对应嵌置于一个所述限位槽内,且多个所述灯珠一一对应穿设多个所述避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框与所述平面漫反射板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框与所述平面漫反射板之间设置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框的端面到所述平面漫反射板之间的距离为2mm~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框包括多个反射挡墙,多个所述反射挡墙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反射挡墙的外壁上均设置有镜面反射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反射挡墙之间均设置有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炬能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炬能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7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级震动除水机
- 下一篇:全海深磁力耦合传动电机及全海深二维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