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运输车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8748.5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8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斌;梁沙平;丁铭绩;祁集贤;王天君;韩磊;许起;刘伟;武焱;郭卓;李允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左云韩家洼煤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6 | 分类号: | B62D63/06;E21F1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冷锦超;吴立 |
地址: | 0371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运输 车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运输车斗,属于井下运输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车斗前轮可以随着牵引部转向而转动的运输车斗;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井下运输车斗,包括牵引部、车架、车斗、车轮,车轮设置在车架下部,牵引部设置在车架前部,车架上表面设置有车斗,车轮包括前轮和后轮,前轮之间设置有前轮轴,前轮轴中部设置有旋转轮,旋转轮包括轮体和轮轴,轮轴与车架底部相连,轮体与车架相互平行,前轮轴贯穿轮体,轮体与牵引部相连;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井下运输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井下运输车斗,属于井下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井下运输设备最常用的就是运输车斗,现有的运输车斗都是靠牵引部牵引来带动车斗移动,车斗下方设置车轮,车轮为固定车轮,在牵引部拉动车斗转弯时,通过牵引部带动车斗进而强行带动车轮摩擦改变方向来实现车斗的转弯,对轮胎的磨损较大,同时对牵引机器的动力要求很大,在运输重型设备时安全系数低,同时井下巷道路面复杂,转弯半径小,这种结构的车斗转弯不方便,影响井下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车斗前轮可以随着牵引部转向而转动的运输车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井下运输车斗,包括牵引部、车架、车斗、车轮,车轮设置在车架下部,牵引部设置在车架前部,车架上表面设置有车斗,车轮包括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和右后轮,左前轮设置在车架前部左侧,右前轮设置在车架前部右侧,左后轮设置在车架后部左侧,右后轮设置在车架后部右侧,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设置有前轮轴,前轮轴一端与左前轮相连,另一端与右前轮相连,前轮轴中部设置有旋转轮,旋转轮包括轮体和轮轴,轮轴与车架底部相连,轮体与车架相互平行,前轮轴贯穿轮体,轮体与牵引部相连。
所述的牵引部包括下连接板、中连接板和上连接板,所述的中连接板一端与下连接板相连,另一端与上连接板相连,所述的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与地面平行,所述的中连接板与地面之间呈30~40度,所述的下连接板与旋转轮相连。
所述的轮轴与车架相连处设置有轴承。
所述的轮体与轮轴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轮轴与轮体呈阶梯型,所述的轮轴与轮体同轴布置。
所述的左前轮与车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cm,所述的右前轮与车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cm。
所述的车架与地面的距离为20~30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车架底部中间设置旋转轮,旋转轮与前轮轴和牵引部相连,在牵引部发生转动时,带动前轮转转动,进而带动前轮换向,快速通过弯道,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过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图4为牵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牵引部、2为车架、3为车斗、4为车轮、5为旋转轴、6为轮体、7为轮轴、8为轴承、11为下连接板、12为中连接板、13为上连接板、41为左前轮、42为左后轮、43为右前轮、44为右后轮、45为前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左云韩家洼煤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左云韩家洼煤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8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吊运井下重型设备的履带式运输车
- 下一篇:折叠扫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