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距离识别用开门腕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9174.3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4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陶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A44C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距离 识别 开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远距离识别用开门腕带,包括表盘,所述表盘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腕带上部,所述表盘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腕带下部,所述腕带下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钉,所述腕带上部上开设有卡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腕带的表盘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照明灯,解决了腕带不具备照明装置的问题,便于使用者在黑暗环境下进行照明,便于使用者的行走,并且将腕带上部和腕带下部设计为双层,且在腕带上部和腕带下部的内圈固定安装有通气口和冰袋,利用通气口与双层中部进行空气的循环,完成腕带内部的热量交换,避免腕带与手臂之间会摩擦产生吸附在腕带上的汗液,导致穿戴感大大下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远距离识别用开门腕带。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技术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的用途原来越广泛,RFID 射频识別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別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国民经济的提高和安全文明小区、智能化大厦建设的普遍展开,使得“信息化”从概念提升到了普遍应用,RFID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眼得了初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对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对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开门腕带通过RFID射频识別技术进行远距离识别开门,智能腕带简约的设计风格较适合佩戴饰品的人群,其内置的电池续航力可以达到10天以上,较其他智能穿戴产品更为实用,但腕带不具备照明装置,并且使用时,使用者长时间携带腕带,腕带与手臂之间会摩擦产生汗液,汗水吸附在腕带上,导致穿戴感大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距离识别用开门腕带,具备便捷穿戴、舒适度高、具有照明功能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距离识别用开门腕带,包括表盘,所述表盘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腕带上部,所述表盘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腕带下部,所述腕带下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钉,所述腕带上部上开设有卡孔,所述腕带上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锁扣,所述表盘上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感应区,所述显示屏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照明灯,所述表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按钮,所述腕带上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冰袋,所述冰袋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通气口,所述腕带下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冰袋。
精选的,所述卡孔的数量为七个,所述卡孔为椭圆形通孔,所述卡孔的宽度值小于卡钉的宽度值。
精选的,所述卡钉的外形为锥状。
精选的,所述腕带上部和腕带下部的内圈固定安装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的数量为六个,三个所述通气口为一组分别安装在腕带上部和腕带下部上。
精选的,所述腕带上部和腕带下部的侧面开设有槽,所述通气口与腕带上部和腕带下部开设的槽相通。
精选的,所述冰袋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腕带上部和腕带下部都固定安装有两个冰袋。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腕带的表盘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照明灯,解决了腕带不具备照明装置的问题,便于使用者在黑暗环境下进行照明,便于使用者的行走,并且将腕带上部和腕带下部设计为双层,且在腕带上部和腕带下部的内圈固定安装有通气口和冰袋,利用通气口与双层中部进行空气的循环,完成腕带内部的热量交换,避免腕带与手臂之间会摩擦产生吸附在腕带上的汗液,导致穿戴感大大下降。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腕带上部上开设有七个不同位置的卡孔,并在腕带下部上安装有卡钉,保证了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腕带的大小,便于使用,且在腕带上部的尾部安装有锁扣,便于对多余出的腕带下部进行收起,保证腕带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91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