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在电陶炉上的新型温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0861.7 | 申请日: | 2019-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2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黎振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奥特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徐志光 |
地址: | 52832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电陶炉上 新型 温控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电陶炉上的新型温控结构,包括壳体、炉盘本体和控制面板,所述炉盘本体和控制面板设于壳体中,所述炉盘本体上分别设有用于控温的热电偶和温控器,所述热电偶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热电偶安装在炉盘本体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温控器安装在炉盘本体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增设的温控器与热电偶组成双重控温组件,进一步地提升电陶炉的安全性,而且该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便捷,成本较低,适合大范围地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陶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温控结构。
背景技术
电陶炉因适用范围广,加热快,加热效率高等优点而逐渐成为家庭里喜爱的厨房电器,但目前市面上的电陶炉,其控温组件要求精度高,国内生产的精度稳定性较差,进口的价格昂贵,导致电陶炉要不价格昂贵,要不质量参差不齐,十分影响用户体验。同时只有单重控温组件保护,当其失效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在电陶炉上的新型温控结构,其具有双重控温的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在电陶炉上的新型温控结构,包括壳体、炉盘本体和控制面板,所述炉盘本体和控制面板设于壳体中,所述炉盘本体上分别设有用于控温的热电偶和温控器,所述热电偶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热电偶安装在炉盘本体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温控器安装在炉盘本体的侧壁上。
作为改进,所述温控器为突跳式温控器。
作为改进,所述温控器通过一支架组件安装在炉盘本体的侧壁上,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架同时垂直于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设置,所述温控器贴合固定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贴合安装在炉盘本体的底端面。
作为改进,所述温控器的感温面与第二支架的前端面贴合。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支架远离第二支架的端面为一弧形面,该弧形面与炉盘本体的侧壁配合接触。
作为改进,所述炉盘本体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用于安装热电偶的安装孔,所述热电偶穿过安装孔并固定在安装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增设的温控器与热电偶组成双重控温组件,进一步地提升电陶炉的安全性,而且该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便捷,成本较低,适合大范围地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关于炉盘本体、温控器和支架组件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关于控制面板3与热电偶4、温控器5之间的控制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中:壳体1、炉盘本体2、控制面板3、热电偶4、温控器5、支架组件6、底端面20、安装孔21、感温面50、第一支架60、第二支架61、第三支架62、前端面6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奥特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奥特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08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探的土样保存箱
- 下一篇:一种平面镜边缘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