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5059.7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2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韦建宇;沈正华;李常青;金鸿雁;汤小伟;冯明浩;奚杰峰;唐志;李宁;刘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B17/3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韩梦嘉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组织 切除 圈套 | ||
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具有近端和远端的中空外管,位于所述外管中且可沿其纵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拉索,设置于所述拉索远端的套圈,所述套圈为单股扁丝结构,所述扁丝结构的截面厚度P与高度Q比为1:4~1:1.5,其中,所述套圈沿纵轴方向轴向对称,且在所述套圈轴向两侧轴向相对设有强固弯折部。通过上述设计可以有效将无蒂或亚蒂息肉完全套入圈套内且基本实现变径不变形的技术效果,大大提高套圈抓取此类相对扁平息肉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背景技术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指于病灶(如无蒂息肉、平坦或浅凹陷型息肉、平滑肌瘤、食管、胃、结肠早期癌等)粘膜下层内注射药物,形成液体垫后切取大块粘膜组织的技术。其优点是不用开刀手术,在内镜下即可将病灶切除。
临床上息肉按形状可分为:广基无蒂息肉、亚蒂息肉和有蒂息肉三种。蒂就是根的意思,有蒂的就是比较细长息肉,有蒂息肉一般来说良性多见;无蒂就是没有明显的根,形态较为扁平,一般来说恶性的较为多见;亚蒂息肉形态介于两者之间,隆起但根蒂相对不明显。传统圈套器套圈材料是由多股不锈钢圆丝编织而成,套圈材料柔软,抗形变性能较差,切割有蒂息肉时比较有优势,但在切割无蒂或亚蒂息肉时,因套圈过软,无法有效将无蒂或亚蒂息肉完全套入圈套内,不能将其边缘完全抓取,从而不能一次完整切除病变,抓取无蒂或亚蒂息肉性能差。
传统的电圈套器切除息肉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病灶大小不同,使用不同规格的圈套器,常用的圈套器规格包括40mm,35mm,30mm,25mm,20mm,15mm以及10mm等七种型号。基于传统圈套器套圈结构限制,套圈在收缩至外管过程中,套圈直径(套圈轴向对称两侧的最大间距)迅速变小,而失去原始形状,不能在不同直径下保持原始套圈形状以套取息肉,只能在原始尺寸下进行套取息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对患者病灶大小进行预判,再选用不同规格大小的圈套器在内镜下进行EMR手术。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有可能对病灶大小发生错误预判的情况,也有可能切除第一个息肉(或其他病灶)后,再继续检查时发现新的息肉,并且直径与之前的区别较大,存在同一个圈套器不能满足多种不同直径息肉或病灶使用的缺陷,使得医生不得不更换新规格的圈套器,增加了手术时间,同时患者经济负担也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套圈刚度较低,无法有效将无蒂或亚蒂息肉完全套入圈套内,不能将其边缘完全抓取,从而不能一次完整切除病变,抓取无蒂或亚蒂息肉性能差,且同一个圈套器不能满足切除不同直径息肉或病灶的缺陷,提供一种套圈抓取组织性能好,且具有可连续变径,套取不同直径病灶的圈套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组织切除的圈套器:
至少包括如下结构:具有近端和远端的中空外管;位于所述外管中,且可沿其纵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拉索;设置于所述拉索远端的套圈,通过沿纵轴方向移动所述拉索以将所述套圈拉入或推出所述外管,进而改变所述套圈内部圈套面积;用于将所述套圈近端与所述拉索远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套圈为单股扁丝结构,所述扁丝结构的截面厚度P与高度Q比为1:4~1:1.5,其中,所述套圈沿纵轴方向轴向对称,且在所述套圈轴向两侧轴向相对设有强固弯折部,强固弯折部优选为对称设置。
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单股扁丝结构且将套圈扁丝结构中厚度P与高度Q比控制在1:4~1:1.5这一范围内这一特殊设计,相对于传统多股缠绕丝线套圈易形变这一缺陷,单股扁丝结构抗形变能力更强,在扁丝高度方向上也能够承受更大的力而不变形,从而更容易压住息肉组织边缘,有效将组织完全套入圈套内,提高抓取组织的效率。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发现,当扁丝的P/Q的值小于1:4时,圈套器不够锋利,切割息肉时医生感觉阻力大;当扁丝的P/Q的值大于1:1.5时,扁丝结构中厚度P相对于高度Q过大,高度方向上承受力的抗形变性能大幅降低,导致切割息肉力量不够,此外,当扁丝高度值过大时,进出外管阻力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50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PTC过流保护元件的分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袋机冲孔排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