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页岩气井裂缝模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6410.4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5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宇;刘琦;李彦超;肖剑锋;何封;王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7 | 分类号: | E21B43/267;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谭昌驰;邢伟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页岩 气井 裂缝 模拟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页岩气井裂缝模拟系统。所述系统可包括:半封闭壳体、盖板和岩板,其中,半封闭壳体具有一个腔体且该腔体在壳体外表面上形成了一个开口,腔体底部开设有X组孔道,每组孔道都包括贯通壳体的外孔道和测压孔道,半封闭壳体上还设有将外界和腔体连通且相互面对的入口、出口通道;盖板覆盖在半封闭壳体开口上;岩板设置在腔体中且其一个板面与腔体底面相连接,岩板上设置有X个对应各个外孔道的内孔道;所述腔体、岩板和盖板围成了铺置带,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与铺置带连通。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可包括:装置结构、简便,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实现对页岩气井中气液流体的模拟;能够为气井动态压力场预测技术提供实验支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常规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页岩气井裂缝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为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满足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绿色低碳环境建设的需求,在前期已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提升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力度与深度势在必行。然而,受页岩储层地质特征影响,页岩气水平井压后稳产能力较差、产能递减较快。为满足产能建设需求,通常需通过新增钻井数量以弥补前期气井产能递减缺口由于,后期开发井常与前期投产井井底距离相距较近,受前期投产井形成的压降漏斗及页岩天然裂缝较发育等因素共同影响,后期开发井增产改造过程中多与前期投产井发生井间连通现象,进而影响前期投产井产气效果及压裂改造井改造效果。
当前针对裂缝内气液两相流量模拟的研究多通过数值模型、井筒气液两相流与地层渗流耦合的试井模型来进行的;在室内实验范畴仅对不同尺度条件下(宏观尺度天然裂缝及微观尺度裂隙)缝内多相流流动特征展开了模拟评价,尚无针对水力裂缝-天然裂缝多尺度裂缝条件下缝内流动干扰物理模拟实验评价装置,例如,尚无一种能够用于水力裂缝-天然裂缝多尺度裂缝条件下缝内流动干扰物理模拟实验的页岩气井(例如压裂井)裂缝模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多尺度裂缝内气液两相流模拟的页岩气井裂缝模拟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页岩气井裂缝模拟系统。
所述系统可包括:半封闭壳体、盖板和岩板,其中,半封闭壳体具有一个腔体且该腔体在壳体外表面上形成了一个开口,所述腔体的底部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X组孔道,每组孔道都包括贯通半封闭壳体的外孔道和测压孔道,所述半封闭壳体上还设置有将外界和腔体连通且相互面对的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其中,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轴线都垂直于所述腔体的开口方向,第一方向为所述入口通道至出口通道的方向,X为大于1整数;盖板覆盖在所述半封闭壳体的开口之上;岩板设置在所述腔体中且其一个板面与腔体的底面相连接,岩板上设置有X个沿第一方向分布且能够对应各个外孔道的内孔道,内孔道贯通岩板的两个板面,成对应关系的外孔道和内孔道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共同构成了管路连接孔道;所述腔体、岩板和盖板围成了铺置带,半封闭壳体的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与铺置带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系统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铺置带中的支撑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盖板和半封闭壳体之间通过若干个固定件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系统还可包括能够放置所述壳体的底座、以及用于支撑底座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两根连接在底座底面不同位置的升降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岩板与邻近的所述半封闭壳体腔体壁之间可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岩板朝向所述开口的板面为人工蚀刻粗糙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系统还可包括加热单元,加热单元能够对所述半封闭壳体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64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色UV环保纸封边条
- 下一篇:便于破磷辊安装的齿轮啮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