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6626.0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3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马路遥;石子莹;孙浩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徐永雷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接式 灌注 分支 人造 血管 | ||
1.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包括主体人造血管(1)和与所述主体人造血管(1)连接相通的头臂动脉分支人造血管(2)、左颈总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4)和左锁骨下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颈总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4)和左锁骨下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5)的远端分别设置有反扣式连接器(6);所述反扣式连接器(6)包括连接环(6.1),所述连接环(6.1)一端一体连接在两个二级分支人造血管的远端,所述连接环(6.1)的另一端连接有插入支架管(6.6),所述连接环(6.1)朝向二级分支人造血管的一端设有弹性反扣圈(6.2),所述弹性反扣圈(6.2)位于二级分支人造血管的外围,弹性反扣圈(6.2)外周面邻接连接环(6.1)的部位设有弧形凹槽(6.2a),所述弹性反扣圈(6.2)设有快速束紧结构;所述主体人造血管(1)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体外循环连通的动脉灌注分支人造血管(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颈总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4)和左锁骨下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5)的近端共同连接在一共干分支人造血管(3)的远端,所述共干分支人造血管(3)的近端与所述主体人造血管(1)连接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臂动脉分支人造血管(2)连接在主体人造血管(1)端部且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共干分支人造血管(3)设置在主体人造血管(1)的一侧,共干分支人造血管(3)与主体人造血管(1)之间的夹角为30~45°;所述左颈总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4)与共干分支人造血管(3)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左锁骨下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5)与共干分支人造血管(3)之间的夹角为30~45°;所述动脉灌注分支人造血管(7)连接在主体人造血管(1)的另一侧,动脉灌注分支人造血管(7)与主体人造血管(1)之间的夹角为60~7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人造血管(1)的直径为12~14mm,长度为10~15cm;所述头臂动脉分支人造血管(2)的直径为10~12mm,长度为10~15cm;所述共干分支人造血管(3)的直径为6~10mm,长度为10~15cm;所述左颈总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4)和左锁骨下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5)的直径为6~10mm,长度为10~15cm;所述动脉灌注分支人造血管(7)的直径为10~12mm,长度为12~1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颈总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4)和左锁骨下动脉二级分支人造血管(5)直接连接在所述主体人造血管(1)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束紧结构包括束紧线(6.3),所述弹性反扣圈(6.2)内设有收束线槽(6.2b),所述收束线槽(6.2b)为沿弹性反扣圈(6.2)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形,所述束紧线(6.3)穿设在收束线槽(6.2b)内,收束线槽(6.2b)上设有供束紧线(6.3)两端穿出的引出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6.1)朝向插入支架管(6.6)的一端设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支撑杆(6.4),三个支撑杆(6.4)的内端均设有向中心弯折的弯折段(6.4a),且三个弯折段(6.4a)的内端相互抵接于同一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6.4a)为Z形,三个弯折段(6.4a)的抵接点靠近支撑杆(6.4)的中间部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6.1)朝向插入支架管(6.6)的一端设有环形凸部(6.5),所述环形凸部(6.5)位于插入支架管(6.6)的外围,环形凸部(6.5)上均布设置有若干缝合线穿线槽(6.5a)。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接式灌注用四分支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扣式连接器(6)整体采用医用级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弹性反扣圈(6.2)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66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V白色包覆皮
- 下一篇:一种基于FGR的多台热水锅炉进风空气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