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72184.0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5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牛瑞峰;刘建中;张永年;张腾;肖伟;李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加油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包括加油管、法兰盘、伺服电机和加油盖;所述加油管的一端连通燃油箱,所述加油管的另一端形成加油口,所述加油管的另一端套设有法兰盘;所述加油盖用于盖合所述加油口;所述加油盖沿周缘设有齿牙;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燃油箱的一侧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包括活塞和设于所述活塞的一端的咬合件,所述法兰盘上设有通孔,所述咬合件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咬合件与所述齿牙咬合。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含有该车辆加油系统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在无加油小门结构的情况下,加油盖无法被强制扭开,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该车辆加油系统占用空间较小,容易布置,制造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及具有该车辆加油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安全、排放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EVREEV)兼具了低排放、低油耗、高续航能力的特点,倍受市场青睐,但由于国六法规来临,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系统需搭载高压燃油箱来满足国六法规下的排放要求。
目前针对高压燃油系统加油口结构大部分设计加油小门,在加油前,当油箱内部压力释放完成后,ECU控制加油小门开启,加油操作员拧开加油盖即可进行加油,但对于无加油小门的车辆来说,在进行加油时,若油箱内部压力没有释放,操作人员拧开加油盖进行加油时,加油盖容易受油箱内部高压压力弹出,且油箱内部燃油容易喷出,发生火灾,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外油液外喷导致加油排放增加,从而无法满足国六法规下加油排放要求。若增加加油小门,占用空间大,布置困难、成本高、与整车配合性差,存在失效的风险。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车辆加油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及车辆,可解决现有的无加油小门的车辆的加油系统在油箱内部压力没有释放时,操作人员拧开加油盖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加油系统,包括加油管、法兰盘、伺服电机和加油盖;所述加油管的一端连通燃油箱,所述加油管的另一端形成加油口,所述加油管的另一端套设有法兰盘;所述加油盖用于盖合所述加油口;所述加油盖沿周缘设有齿牙;所述法兰盘靠近所述燃油箱的一侧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包括活塞和设于所述活塞的一端的咬合件,所述法兰盘上设有通孔,所述咬合件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咬合件与所述齿牙咬合。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设于所述伺服电机的气缸内部,所述活塞包括位于所述气缸底端的第一活塞和位于所述气缸顶端的第二活塞,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活塞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咬合件设于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咬合件包括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的咬合部,所述连接部伸出所述气缸的顶壁;两个相邻的所述齿牙之间形成凹口,所述咬合部的形状尺寸设置为与所述凹口的形状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齿牙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具有直角边,在所述咬合件与所述齿牙咬合时,所述咬合部的一侧紧靠于所述直角边。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加油管的另一端的外周缘与所述法兰盘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伺服电机上设有卡钩部,所述伺服电机在所述安装孔处通过所述卡钩部与所述法兰盘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加油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ECU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燃油箱内部的压力,并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发送至所述ECU控制器;所述ECU控制器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打开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21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螺钉工件的输送设备和打螺钉系统
- 下一篇:单体液压支柱用复合密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