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两轴双线绕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73604.7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22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肖大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大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1F41/06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283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双线 绕线机 | ||
新型两轴双线绕线机,包括机台,还包括安装在机台顶面中部的转盘机构,以及设于转盘机构左侧的移料机构、设于转盘机构后侧的始端绕线机构、设于转盘机构右侧的末端绕线机构。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工件上采用双线一次性绕制两组线圈,实现了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具体的是指新型两轴双线绕线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设备被应用到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消耗了大量的电子元件,其中就包括电感等线圈类元件。基于电路结构的设计需求,线圈类元件的结构设计各有不同。
如图1所示,是一种设计为双线圈的线圈类元件,其具有用于绕制线圈的绕线座91,绕线座91底面安装有端子底座92,端子底座四角分别成型有钩状接线端子93,而绕线座上则绕采用双线绕制有两组线圈94,线圈94的始、末端分别连接在一个钩状接线端子93内,通过冲压钩状接线端子93使之闭合来实现线圈94的始、末端的固定。
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机,多是采用单线绕制线圈。对于图1中的线圈类元件,由于其设计方案独特,需要采用双线绕制有两组线圈,因此采用现有的绕线机难于对其实现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两轴双线绕线机,其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两轴双线绕线机,包括机台,还包括安装在机台顶面中部的转盘机构,以及设于转盘机构左侧的移料机构、设于转盘机构后侧的始端绕线机构、设于转盘机构右侧的末端绕线机构,其中:
转盘机构,其具有安装在机台上的转盘驱动装置、安装在转盘驱动装置顶面的转盘载台,转盘载台周沿向外伸出有成对并排的从动绕线轴,从动绕线轴的内端通过轴承与转盘载台转动连接,从动绕线轴的末端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夹头;转盘驱动装置驱动转盘载台以九十度步进转动,以使从动绕线轴上的夹头轮转运行到与移料机构、始端绕线机构、末端绕线机构分别配合的工位;
移料机构,其提供了装载多个工件的料盘治具,还提供了安装在机台顶面的机械手臂,机械手臂用于将工件在料盘治具、与移料机构配合的夹头之间进行移载;
始端绕线机构,其具有安装在机台顶面的第一龙门架;第一龙门架顶部具有沿竖直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进行三轴运动的放线装置,放线装置的下部具有两对竖直设置的空心导针,用于绕制线圈的线材从空心导针内向下穿出;第一龙门架底部具有沿前后方向直线运动的始端绕线夹具,始端绕线夹具设有一对向前伸出的第一主动绕线轴以及驱动第一主动绕线轴转动的第一绕线电机,第一主动绕线轴末端的一侧设有用于冲压工件的第一冲头;处于与始端绕线机构配合的工位上的从动绕线轴,分别位于一对空心导针的正下方,还与第一主动绕线轴一一匹配且同轴配合;
末端绕线机构,其具有安装在机台顶面的第二龙门架;第二龙门架底部具有沿左右方向直线运动的末端绕线夹具,末端绕线夹具设有一对向左伸出的第二主动绕线轴以及驱动第二主动绕线轴转动的第二绕线电机,第二主动绕线轴末端的一侧设有用于冲压工件的第二冲头;处于与末端绕线机构配合的工位上的从动绕线轴、第二主动绕线轴一一匹配且同轴配合。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工件上采用双线一次性绕制两组线圈,实现了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双线圈的线圈类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盘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大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大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36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路防护组件和挖掘机
- 下一篇:动车组客室内行李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