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质强化及生态系统高效智慧化构建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75793.1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0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B63B35/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质 强化 生态系统 高效 智慧 构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质强化及生态系统高效智慧化构建的装置,包括:装载系统,包括底部设有可水平折叠的载物板的载体系统、置于载物板上的装载物、与载体系统顶部固定连接的浮力系统;两个分别位于装载系统相对两侧的智能化人工浮岛系统,包括智能化人工浮岛载体,智能化人工浮岛载体上设有供能系统、控制系统、通讯定位及传输系统和推进系统;控制系统接收通讯定位及传输系统的信号,控制供能系统驱动推进系统工作;牵引机构,连接装载系统和其中一个智能化人工浮岛系统,用于牵引装载系统移动;反引机构,连接装载系统的载物板和另一智能化人工浮岛系统,用于拉动折叠载物板,向水体投放装载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污染地表水处理,特别是河道、湖泊、水库等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质强化及生态系统高效智慧化构建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作为末端对象的点源和面源污染得到了持续不断的治理,受纳水体特别是针对河道、湖泊、水库等的生态修复逐渐被提上日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河湖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作为原位治理的水生植物系统构建技术、微生物技术、生物操纵技术、人工水草技术以及光催化技术、电化学强化去污技术等。
但目前上述技术均存在各种应用的弊端,有些技术不能单独作为主要为治理手段,有些技术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水生植物系统构建技术、微生物技术以及生物操纵技术等为例,其技术的应用于复杂的受污染水体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水生植物种植时需要控制一定的水位、微生物投放及发挥作用需要保持较低的水体流速、底栖生物的投放需要用船进行作业等,特备是在深度适宜、满足沉水植物、底栖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等条件的水域,如果采用人工或者机械船进行上述作业,会产生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同时还具有潜在的船体油污等二次污染以及对受污染水体产生大的水流扰动等问题,不利于水生态系统的构建,因此,需要针对性的简化、优化和改进上述常规的作业方式。
公开号为CN 108911147 A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河道水生植物的恢复方法通过在适应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地方采用培育、播种、人工扦插的方式进行沉水植物的种植,在河道中栽培合适的沉水植物,并控制沉水植物在河道中的各种生长条件,再通过适当的养护管理技术,重建沉水植被,改善河道水体生态系统的局部环境,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达到固定水底淤泥,修复自然生态环境,保持水质持久清澈的效果。但是上述专利技术方案仍然是常规的作业方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公开号为CN 104129859 A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大风浪水域利用水生漂浮植物浮床净化水质的技术,包括采用结构浮床,改善风浪、透明度等环境条件,降低漂浮植物个体之间的根茎叶相对运动、相互摩擦以及漂移,营造适宜漂浮植物生境条件,进行漂浮植物保育,发挥漂浮植物群落“先锋作用”,改善湖泊水质,为沉水植物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上述专利技术以特制网袋构成的网结构浮床和消浪竹排构成的竹排浮床为载体,降低风浪扰动及其引起的漂离,改善基础环境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质强化及生态系统高效智慧化构建的装置。
一种水质强化及生态系统高效智慧化构建的装置,包括:
装载系统,包括底部设有可水平折叠的载物板的载体系统、置于所述载物板上的装载物、与所述载体系统顶部固定连接的浮力系统;
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装载系统相对两侧的智能化人工浮岛系统,包括智能化人工浮岛载体,所述智能化人工浮岛载体上设有供能系统、控制系统、通讯定位及传输系统和推进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接收所述通讯定位及传输系统的信号,控制所述供能系统驱动所述推进系统工作;
牵引机构,连接所述装载系统和其中一个智能化人工浮岛系统,用于牵引所述装载系统移动;
反引机构,连接所述装载系统的载物板和另一智能化人工浮岛系统,用于拉动折叠所述载物板,向水体投放所述装载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5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搅拌式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泥降粘处理制备水煤浆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