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高背压的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与污泥干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77914.6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8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衡;陈志董;薛凯;徐钢;刘文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F23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背压 垃圾 焚烧 热电 联产 污泥 干燥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高背压的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与污泥干燥系统,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及余热回收系统、汽轮机及回热系统、发电机、热网水加热器系统和污泥干燥系统。机组采用高背压供热,汽轮机的抽汽和部分乏汽被用来加热热网回水;同时部分乏汽进入污泥干燥机对污泥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然后进入垃圾焚烧锅炉进行焚烧发电。本实用新型将垃圾焚烧热电联产系统与污泥干燥系统耦合起来,将干燥后的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后进行焚烧发电,既实现了热电联产的目的,也对污泥进行了处理,利用了污泥所含有的热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电厂供热技术领域和污泥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高背压的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与污泥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数量庞大的垃圾若得不到解决会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空气与地下水,并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对垃圾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焚烧发电、填埋、堆肥和热解气化。对垃圾进行填埋和堆肥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热解气化技术尚未成熟,目前垃圾处理最常用的手段是对其进行焚烧。对垃圾进行焚烧可以达到使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同时可以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和供热。目前国内热电厂的供热方式有高背压供热和抽凝式供热两种,相比抽凝式供热,高背压供热的热经济性更高。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污水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污水处置不当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建设了大量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但如何处置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硫、氯和重金属污染物,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污泥的无害化处理问题日益严峻。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污泥进行干燥,使其干燥后含水量降低,然后对其进行焚烧,但污泥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则是一种浪费。
那么使垃圾焚烧电厂采用热电联产的运行方式,同时利用汽轮机乏汽对污泥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污泥与垃圾混合,输送到垃圾焚烧锅炉中进行焚烧发电,可以有效利用污泥的热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高背压的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与污泥干燥系统,将垃圾焚烧热电联产系统与污泥干燥系统耦合起来,将干燥后的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进行焚烧发电,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与污泥干燥系统包括垃圾焚烧锅炉1、汽轮机2、发电机3、一级热网水加热器4、二级热网水加热器5、凝汽器6、污泥干燥机7、凝结水泵8、回热加热器9、除氧器10和给水泵11。所述系统中汽轮机1的乏汽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直接进入凝汽器6进行冷凝,一部分进入热网水加热器的一级热网水加热器4,一部分进入污泥干燥机7。所述的热网水加热器由一级热网水加热器4和二级热网水加热器5组成,热网回水在一级热网水加热器4中与一部分汽轮机乏汽进行换热,然后进入二级热网水加热器5与汽轮机抽汽进行进一步的换热,换热后作为热网供水供给热用户。在污泥干燥机7中,乏汽放热对湿污泥进行干燥,干燥后污泥的含水量下降,达到燃烧的要求,然后与生活垃圾混合,随后输送到垃圾焚烧锅炉1中进行焚烧发电。汽轮机抽汽与乏汽在热网水加热器中换热后和在污泥干燥机7中换热后的乏汽一起进入凝汽器6中冷凝。所述污泥干燥机7是间壁式干燥机,蒸汽与污泥并不直接接触,蒸汽换热后进入凝汽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高背压供热的方式,用乏汽和抽汽加热热网循环水,减少了机组的冷源损失,机组的热经济性更高;
2.用汽轮机乏汽对污泥进行干燥,使其含水量降低,体积减小,便于进一步的处理,对污泥实现了有效处置;
3.将干燥后的污泥与生活垃圾进行混合然后焚烧,既对污泥进行了合理的处置,也回收利用了污泥所含有的热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高背压的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与污泥干燥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79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扶手箱制冷装置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包吊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