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捆包机的升降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78060.3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5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周尚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乘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18 | 分类号: | B65B13/18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张淼超 |
地址: | 4344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包机 升降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捆包机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捆包机的升降组件,包括机体、位于机体下端的滚轮,机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呈“冂”字形的升降杆,机体侧壁的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供升降杆端部穿过的限位套,升降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板,限位套上开设有通孔,升降杆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着升降杆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调节孔,限位套上设置有穿过通孔后嵌入在任一调节孔内的限位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抬升机体,将限位销穿过通孔后嵌入在合适位置的调节孔内,即可完成对机体高度的改变,最终即可实现根据不同高度的操作人员而改变机体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操作人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捆包机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捆包机的升降组件。
背景技术
捆包机又称打包机、打带机或捆扎机,是使用捆扎带捆扎产品或包装件,然后收紧并将两端通过发热烫头热融粘接方式结合。捆包机的功能是加固包装物品的,使物品在搬运过程中、贮存中不因捆扎不牢而散落,同时还应捆扎整齐美观。打包机主要由送带、退带、接头连接切断装置、传动系统、轨道机架及控制装置所组成。
目前,公开号为CN208576764U,公开日为2019年3月5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定位的带防尘结构的打包机,包括打包机箱,打包机箱的外侧设置有打包机壳体,打包机箱的上表面设置有箱体放置板,打包机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打包机侧壳板,打包机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打包机箱的底部设置有滚动滑轮,打包机箱的侧表面设置有卷线环圈支撑侧板,卷线环圈支撑侧板的内侧设置有卷线环圈,箱体放置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清洁架,箱体放置板的内侧设置有捆扎线槽,卷线环圈的表面设置有卷线环圈内槽,而且在打包机工作过中内部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打开打包机壳体内卡的散热片护板露出内部的散热片加速散失,避免内部零件因受热过度而加速老化。
该种自动定位的带防尘结构的打包机利用滚动滑轮将打包机箱支撑在地面上,通过滚动滑轮即可实现打包机箱在地面上的移动;其中在打包操作时操作人员往往需要弯腰,但是不同操作人员的高矮不一,而打包机的高度始终不变,当比较高的操作人员对打包机进行操作时,高个子的操作人员需要弯腰的幅度会大于矮个子的操作人员,长时间的进行打包操作后往往会产生腰部疲劳的情况,最终就会不利于快速的进行打包操作,影响操作人员打包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捆包机的升降组件,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操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捆包机的升降组件,包括机体、位于机体下端的滚轮,所述机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呈“冂”字形的升降杆,所述机体侧壁的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供升降杆端部穿过的限位套,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板,所述限位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升降杆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着升降杆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的调节孔,所述限位套上设置有穿过通孔后嵌入在任一调节孔内的限位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根据不同高度的操作人员而改变机体的高度时,将限位销从通孔内取出,随后操作人员抬升机体,随后限位套即可沿着升降杆的延伸方向向上移动,当升降杆与机体组合后的高度适合操作人员的高度后,将限位销穿过通孔后嵌入在合适位置的调节孔内,从而实现对限位套在升降杆上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即可完成对机体高度的改变,最终即可实现根据不同高度的操作人员而改变机体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操作人员,减少操作人员在打包操作时疲惫感,有利于提高打包操作的效率。
其中当机体需要移动时,将限位销从通孔内取出,随后机体即可下降,且将升降杆上移,从而使得机体下端的滚轮代替支撑板支撑在地面上,且将限位销继续穿过通孔后嵌入在调节孔内,从而对升降杆进行固定,随后操作人员即可依靠滚轮推动机体,最终即可实现比较方便的移动机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燕尾滑槽,所述升降杆的中部设置有嵌入在燕尾滑槽内的燕尾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乘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乘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80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作U型卡扣的胎具
- 下一篇:金属铸锭自动扒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