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阶梯式冷凝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81415.4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5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祝春才;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叶美琴 |
地址: | 315408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薄膜 生产 尾气 阶梯 冷凝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阶梯式冷凝回收装置,包括快速降温单元、强化冷凝单元、深冷降温单元和溶剂回收单元;快速降温单元包括第一冷凝器;强化冷凝单元包括第二冷凝器;深冷降温单元包括第三冷凝器;溶剂回收单元包括回收总管,第一冷凝器底端设有多个与回收总管连通的第一回收支管,第二冷凝器底端设有多个与回收总管连通的第二回收支管,第三冷凝器底端设有多个与回收总管连通的第三回收支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凝器分段并优化冷凝器安装方式和串联方式,可以在保持风量和风压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冷凝回收的成本、提高高浓度回收溶剂的占比,从而实现降低尾气处理费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阶梯式冷凝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薄膜被称为“黄金薄膜”,是目前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耐介质性,能在-269℃~300℃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短时可耐400℃的高温,改性之后甚至在500℃时仍能保持物性不变。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技术运用领域,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聚酰亚胺薄膜的用量逐年倍增。
聚酰亚胺薄膜最普遍的生产方法,先由二胺与二酐在非质子高极性溶剂中聚合成聚酰胺酸(PAA),然后用铝箔法或者流延法或者拉伸法将聚酰胺酸制成聚酰亚胺薄膜(PI膜)。然而聚酰亚胺薄膜生产时产生的尾气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平均每生产1吨聚酰亚胺薄膜,就有4吨左右的有机溶剂随尾气排出,提高尾气的回收效率是每个聚酰亚胺薄膜厂家都要面临的难题。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时产生尾气处理的工艺一般是先降温冷凝、再喷水吸收的方式,其中冷凝回收所获得的溶剂浓度高于75%,吸收法获得的溶剂浓度只有不到30%的浓度,且吸收法中溶剂提纯费用是冷凝回收法的7倍左右;现有冷凝技术一般单独使用冰机降温的冷冻水(能耗非常高),或者单独使用冷却塔降温的常温水(尾气温度较高),或者选择3:1的比例混合使用(能耗依然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阶梯式冷凝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尾气阶梯式冷凝回收装置,包括快速降温单元、强化冷凝单元、深冷降温单元和溶剂回收单元;
快速降温单元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一冷凝器内设有第一冷却机构,第一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尾气进管;
强化冷凝单元包括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内设有第二冷却机构,第二冷凝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冷凝器的出气口连通;
深冷降温单元包括第三冷凝器,第三冷凝器内设有第三冷却机构,第三冷凝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冷凝器的出气口连通,第三冷凝器的出气口连接尾气出管;
溶剂回收单元包括回收总管,第一冷凝器底端设有多个与回收总管连通的第一回收支管,第二冷凝器底端设有多个与回收总管连通的第二回收支管,第三冷凝器底端设有多个与回收总管连通的第三回收支管。
优选的,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凝器为卧式或立式。
优选的,第一冷凝器为卧式,第二冷凝器为立式,第三冷凝器为卧式。
优选的,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均采用由冷却塔降温的常温水,第三冷却机构采用由冰机降温的冷冻水。
优选的,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第三冷却机构内的冷却水流动方向分别与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凝器中尾气流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尾气进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或尾气出管内至少设有一台增压风机。
优选的,第一冷却机构包括多个第一表冷器,沿着第一冷凝器的进气口朝向出气口方向,多个第一表冷器并排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814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