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电路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81965.6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8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G·L·托里希;S·阿比索;C·默罗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00 | 分类号: | H02H1/00;H02H3/04;H02H3/20;H02H5/04;H02H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李春辉 |
地址: | 意大利阿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电路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路和电子设备。一种电路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对输出节点处的调节电压和电路的温度是敏感的。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提供电压和温度感测信号,电压和温度感测信号指示输出节点处的调节电压和电路的温度。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采取i)第一状态,这是因为电压感测信号达到电压阈值,ii)第二状态,这是因为温度检测信号达到温度阈值,或者iii)第三状态,这是因为电压和温度感测信号两者都未能达到阈值。电路包括警报输出,警报输出耦合至由处理电路控制的警报信号生成网络。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揭示电路中的临界操作状况。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相关联的电路(诸如,供应微控制器(μC)或者敏感负载)免受永久损坏,输出过电压处理是电压调节器的期望特征。
对不期望的输出电压状况的及时感测和对故障的根本原因的标识可以在过电压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系统基础芯片(SBC)或者功率管理系统的复杂系统可以通过串行外围接口(SPI)总线提供广泛的诊断信息。
较简单的系统(诸如,例如由独立的电压调节器供应的那些系统)可能不能提供过电压检测;附加的设备——例如独立的过电压监测电路,诸如集成电路(IC)——因此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诸如ISO26262之类的标准越来越多地(还针对简单的拓扑)指定(甚至潜在的)故障的广泛诊断。
因此,以降低的成本(例如,通过避免附加IC)提供这种信息是追求的一个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尽管该领域中的广泛活动,但仍期望进一步改进解决方案。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助于提供这种改进的解决方案。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电路,其包括:输出节点,输出节点被配置为将调节电压信号供应给供应负载;处理电路,处理电路对输出节点处的调节电压信号和电子电路的温度敏感,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提供指示输出节点处的调节电压信号的电压感测信号、和指示电子电路的温度的温度感测信号,其中,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电压感测信号达到电压阈值时,采取第一状态,在温度感测信号达到温度阈值时,采取第二状态,以及在不仅电压感测信号未能达到电压阈值、而且温度感测信号未能达到温度阈值时,采取第三状态。电子电路还包括:警报输出;以及警报信号生成网络,警报信号生成网络由处理电路控制,并且被配置为因为处理电路处于第一状态而以第一驱动模式来驱动警报输出、因为处理电路处于第二状态而以第二驱动模式来驱动警报输出、以及因为处理电路处于第三状态而以第三驱动模式来驱动警报输出。
根据一个实施例,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电压感测信号达到电压阈值时采取第一状态,而不管温度感测信号是否达到温度阈值。
根据一个实施例,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温度感测信号达到温度阈值并且电压感测信号未能达到电压阈值时采取第二状态。
根据一个实施例,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电压感测信号达到电压阈值时采取第一状态,而不管温度感测信号是否达到温度阈值,并且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温度感测信号达到温度阈值并且电压感测信号未能达到电压阈值时采取第二状态。
根据一个实施例,警报信号生成网络被配置为以从下面选出的驱动模式来驱动警报输出:应用于警报输出的交变信号;应用于警报输出的第一逻辑值;以及应用于警报输出的第二逻辑值。
根据一个实施例,交变信号包括脉冲信号。
根据一个实施例,交变信号包括突发状信号。
根据一个实施例,电子电路进一步包括被供应有供应电压的交变信号发生器,其中警报信号生成网络被配置为通过将警报输出耦合至交变信号发生器来将交变信号应用于警报输出、通过将警报输出耦合至地来将第一逻辑值应用于警报输出、以及通过将警报输出耦合至供应电压来将第二逻辑值应用于警报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81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