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90922.4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2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观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科宏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000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 丙烯 加压 热源 再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属于热源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基座、罐体和导热口,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罐体,且罐体的一侧开设有导热口,所述罐体的导热口与换热器热源入口之间互通连接有导热管A,其通过设有换热器、箱体A、箱体B、隔板和导热板,在罐体内的化学品反应后热源产生,从罐体的导热口经过导热管A传递给换热器,经过换热器导向将热量从导热管B送入箱体A底端,此时箱体A内部的铝制导热板将隔板下端热量吸收,然后将热量传递给水体加热,水体沸腾后汽化冷凝管送入到箱体B内,蒸汽遇到箱体B的弧形顶后冷凝成水滴留在箱体B内,实现了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的热源为蒸馏水加工提供热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源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丙烯酯为一种无色无臭的易燃液体。与乙醚、丙酮、苯、氯仿、醋酸乙烯等互溶,溶于水和四氯化碳。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很强,性质稳定。工业上采取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压力下加成,然后减压蒸馏制得。可用于油性溶剂、纺丝溶剂、烯烃、芳烃萃取剂、二氧化碳吸收剂,水溶性染料及颜料的分散剂等。
现有技术的碳酸丙烯酯加压塔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形成热源,而这些热源在加工时一般没有作回收利用,形成了热能的浪费,市面上的蒸馏水在加工时需要热源加热水体,而碳酸丙烯酯加压塔产生的热能足以为蒸馏水加工提供热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其通过设有换热器、箱体A、箱体B、隔板和导热板,将水流从箱体A的进水管倒入箱内,然后在进水管口塞入密封塞进行密封,基座顶部的罐体内存在碳酸丙烯酯和化学试剂进行反应产生热源,当热源产生后从罐体的导热口经过导热管A传递给换热器,经过换热器导向将热量从导热管B送入箱体A底端,此时箱体A内部的铝制导热板将隔板下端热量吸收,然后将热量传递给水体加热,水体沸腾后汽化经过较长的冷凝管送入到箱体B内,蒸汽遇到箱体B的弧形顶后冷凝成水滴留在箱体B内,解决了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浪费的问题,实现了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的热源为蒸馏水加工提供热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包括基座、罐体和导热口,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罐体,且罐体的一侧开设有导热口,所述罐体的导热口与换热器热源入口之间互通连接有导热管A,所述换热器的热源出口与箱体A之间嵌合连接有导热管B,所述箱体A的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有隔板,且隔板的中心贯穿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管B的尾端嵌入隔板下端的腔室,所述箱体A的顶端嵌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内部嵌合连接有密封塞,所述箱体A与箱体B之间互通连接有冷凝管,且箱体B的内腔底端固定连接有半球形漏盘,所述半球形漏盘的下端的出水口与箱体B的出水管的顶端嵌合,且出水管尾端伸出箱体B。
可选的,所述隔板的上下两端为网格状结构。
可选的,所述出水管伸出箱体B的尾端管体嵌入有节流阀,且节流阀的阀柄外侧包裹橡胶套。
可选的,所述箱体B的内壁顶端为弧形顶,且弧形顶的下端凸出有半圆球。
可选的,所述密封塞与进水管的嵌合处为L形台阶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换热器、箱体A、箱体B、隔板和导热板,将水流从箱体A的进水管倒入箱内,然后在进水管口塞入密封塞进行密封,基座顶部的罐体内存在碳酸丙烯酯和化学试剂进行反应产生热源,当热源产生后从罐体的导热口经过导热管A传递给换热器,经过换热器导向将热量从导热管B送入箱体A底端,此时箱体A内部的铝制导热板将隔板下端热量吸收,然后将热量传递给水体加热,水体沸腾后汽化经过较长的冷凝管送入到箱体B内,蒸汽遇到箱体B的弧形顶后冷凝成水滴留在箱体B内,解决了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浪费的问题,实现了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的热源为蒸馏水加工提供热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科宏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中科宏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909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脑
- 下一篇:一种用于建筑现场的智能化安检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