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97900.0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7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龙;李阳扶;罗天学;王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云西南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7/06;B21D53/8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4000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其属于汽车C柱加工设备,包括上型块和下型块,所述上型块和下型块结合后将C柱的端头前段压制成既定形状,所述上型块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下型块上方,且该铰接结构因上型块朝下运动至与待折弯的C柱或下型块接触而驱使上型块顺着端头前段的折弯趋势朝下转动;还包括横向进给机构,其驱动侧推机构挤压门框以使得端头前段横向弯曲成既定弧度。该压弯成型装置可以尽量避免C柱的端头前段在压弯处不出现内弧褶皱、凹陷,有效地保证了C柱的结构性能和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门框后门C柱的冲压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门框后门C柱形状为三维形状,其在压制过程中需要经历如图1—2所示的两种折弯过程,其中,图1为将C柱的端头前段a朝下折弯既定弧度,图2为将端头前段a横向折弯一定弧度。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冲压模具直接在竖直或者横向水平方向压弯时,在压弯处,容易出现内弧起皱、凹陷的不良状况,严重地影响了C柱的结构性能和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该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冲压模具压弯时,在压弯处容易出现内弧起皱、凹陷不良状况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C柱的压弯成型装置,包括上型块和下型块,所述上型块和下型块结合后将C柱的端头前段压制成既定形状,所述上型块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下型块上方,且该铰接结构因上型块朝下运动至与待折弯的C柱或下型块接触而驱使上型块顺着端头前段的折弯趋势朝下转动;还包括横向进给机构,其驱动侧推机构挤压门框以使得端头前段横向弯曲成既定弧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铰接设置在下型块上方的的上型块来实现竖直方向上的折弯,由于上型块与下型块配合时,上型块是顺着C柱的端头前段弯曲方向做圆弧转动的,冲压机推动上型块朝下挤压接触到C柱或者下型块时,上型块出现平滑旋转运动,顺势将C柱下压折弯成型,而同时横向进给机构推动C柱的端头前段横向弯曲成型,待横向进给机构和上型块均冲压到位后,C柱成型稳定,可以避免在压弯处出现内弧褶皱,凹陷等不良状况,有效地保证了C柱的结构性能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C柱竖直方向冲压前、后的对比示意图。
图2为C柱横向冲压前、后对比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去掉上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中的上型块下压时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结构中的侧推机构尚未被插刀机构推动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型块旋转时与限位块之间的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8为多组本实用新型的压弯装置组合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上型块1、下型块2、侧推机构3、插刀机构4、限位板5、限位块6、弹簧7、滑轨8、上模板9、上模安装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云西南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凌云西南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97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气样本实时预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灯头自动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