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研究动物吸入氢气的吸氢装置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05959.X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0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秦树存;薛俊莉;刘伯言;陈微;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1/03 | 分类号: | A01K1/03;A01K1/035;A01K1/0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乔凤杰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研究 动物 吸入 氢气 装置 及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动物吸入氢气的吸氢装置及其系统,所述吸氢装置包括密闭的动物盒,所述动物盒通过带孔隔板分为气体扩散区和动物活动区,所述气体扩散区的器壁上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扩散区内设有与所述气体入口相连的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上设有多个气体扩散口,确保气体在所述动物盒内均匀逸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物盒将动物活动区与气体扩散区分隔,所述气体扩散口在气体扩散区均匀分布,有利于保持动物盒内气体环境的均匀稳定,确保动物吸入混合均匀的氢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动物吸入不同浓度氢气的吸氢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氢分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生理惰性气体。尽管1975年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文章报道了利用高压氢气的抗氧化作用来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但鉴于氢气浓度过高,当时的各项检测技术及保护措施有限,操作难度大,该文章并未引发科学界的重视。直到2007年,日本的太田成男教授等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动物呼吸2%的氢就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其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氢分子对自由基的选择性清除,即主要清除有害的羟自由基和亚硝酸阴离子。该报道彻底改变了学术界对氢气的认识,并迅速引起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随后,氢分子的生物医学效应研究多点开花,在多种疾病模型及临床试验中得到有效验证。且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氢方式也趋于多样化。目前为止,用氢气治疗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呼吸氢气、饮用富氢水、注射富氢生理盐水、氢水沐浴等。而用于动物实验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前3种。其中采用饮用富氢水的方式不易控制,每只动物间饮用量存在较大差异,且氢气含量会随饮用时间而大幅降低,在不影响动物正常饮食饮水的情况下,真实摄入量不容易控制。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的方式会因动物注射量的限制影响氢气摄入的量,且操作相对麻烦。而通过呼吸的方式给予氢气,不仅能使气体快速进入体内,且通过调节混合气中氢气百分比可控制不同浓度氢气的摄入。近年有通过电解水提供氢气的装置不断上市,但电解水产氢浓度是66.7%,氧浓度是33.3%,氧含量的比例不符合大气中常规氧含量(21%),所以寻求一种新的装置用于动物实验中给氢是必须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动物吸入不同浓度氢气的吸氢装置,可准确地提供动物呼吸所需的氧气及特定浓度的氢气,为准确研究不同浓度氢气对实验动物模型待测指标的影响提供基础。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氢装置包括密闭的动物盒,所述动物盒通过带孔隔板分为气体扩散区和动物活动区,所述气体扩散区的器壁上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扩散区内设有与所述气体入口相连的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上设有多个气体扩散口,确保气体在所述动物盒内均匀逸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氢装置通过将动物盒设置为气体扩散区和动物活动区,有利于在气体扩散区安置带气体扩散口的进气导管,实现对气体扩散的控制,有利于气体更为均匀的分布,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带孔隔板设于所述动物盒的中下部,将所述动物盒分隔成下部的气体扩散区和上部的动物活动区。当进气中氢气的比例升高后,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气体从下到上扩散,均匀地分布于动物活动区,有利于动物对氢气的有效吸入。上部的气体经动物利用后,在压力的作用下从下部的气体出口排出,有利于动物对气体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动物活动区形成稳定的气体环境。
优选的,所述气体扩散区内设有风扇,将所述进气导管导出的气体进行进一步充分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动物盒内还设有吸收动物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吸收装置。通过设置上述装置,可及时将动物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吸附,保持气体环境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吸收装置设置于所述气体扩散区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59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籽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料路径可调的导流罩式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