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07931.X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9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泊恺;马俊明;申富泰;张珍芬;杜超本;宋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泊恺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卢香利 |
地址: | 745000 甘肃省庆阳市西***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充电站 智慧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所述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包括:充电桩主体;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正面的上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具有通过在控制部分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是指风冷组件和液冷组件,风冷组件可以快速将外壳内部的热量通过条形出风口导出,并将热气流导向液冷组件,液冷组件通过导热件快速将热量导热至冷却液及外部空气中,通过风冷组件配合液冷组件,可以快速将外壳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外部,散热效率高,保证外壳内部的元器件可以正常工作,且通过设置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可以放置灰尘进入至外壳的内部,延长其使用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站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现有充电桩基于大数据构建云平台,通过搜索可以了解充电桩的具体情况,位置、电量等,构建云平台,将充电桩与网络连接,充电桩内部需要设置有通信接口模块、充电连接模块、滤波模块和信号采集模块等等,多个模块同时工作,内部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充电桩控制部分内部散热效果不佳,热量过高,降低工作的效率甚至出现故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解决了现有充电桩控制部分内部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包括:充电桩主体;
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正面的上侧,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外壳;
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
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
多个条形出风口,多个所述条形出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条形进风口,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网。
风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安装箱的内壁的顶部,风扇通过外部电源供电,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均包括外框架和滤网,滤网固定于外框架的内部,外框架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箱和外壳上。
优选的,所述液冷组件包括冷却箱和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所述冷却箱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通过导热块与所述第二导热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导热块,所述弧形导热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板,所述第三导热板的一侧贯穿所述冷却箱且延伸至所述冷却箱的内部,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热板和所述第三导热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热板的顶部设置为波浪形面。
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右侧连通有加液管,所述外壳左右两侧的底部且位于条形出风口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口,所述导热块的数量设置有多个。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泊恺,未经李泊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79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喷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对布匹清理的卷布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