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腐蚀试验箱外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08581.9 | 申请日: | 2019-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4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邢义龙;陈小艳;韩龙云;韩龙飞;陈佳兵;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凌环试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睿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7 | 代理人: | 周松华;孙建霞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腐蚀 试验 循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腐蚀试验箱外循环装置,包括试验箱和流量计,试验箱由外箱与内箱构成,外箱与内箱之间形成有气体夹层,所述外箱上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外循环风机,所述内箱内部底表面固定安装有均流盒,均流盒下部连通连接有送风管,所述外箱外部设置有抽气风机,所述送风管另一端连通连接于风箱,所述风箱上连通连接有支管,支管另一端连通连接于气体夹层。在原有的内循环设计改为有夹层设计,温湿度的控制全部在夹层内工作,通过热辐射及夹层空气导入量,使内箱中温度稳定。在做气体腐蚀试验时,抽取的是试验所需要的温湿度条件的气体直接导入,提高了试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气体腐蚀试验箱外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腐蚀试验箱大多采用内循环,由于内循环在长时间工作后不能使其稳定一定的试验条件,目前出现的外循环装置,在做气体腐蚀试验时,因设备内部导入气体,而外循环制造温湿度时需要打开制冷与加湿;制冷时会有冷凝水,气体遇水后会影响其浓度,造成内部气体不准确,影响试验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腐蚀试验箱外循环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体腐蚀试验箱外循环装置,包括试验箱和流量计,试验箱由外箱与内箱构成,外箱与内箱之间形成有气体夹层,所述内箱上表面设置有贯通于外箱的出气口,所述外箱上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外循环风机,所述气体夹层内部在外循环风机位置固定安装有离心风轮,所述外循环风机的排风端与离心风轮连通连接,所述气体夹层内部在离心风轮下方安装有电加热板和制冷蒸发器,所述内箱内部底表面固定安装有均流盒,均流盒上表面开设有多个风孔,均流盒下部连通连接有送风管,所述外箱外部设置有抽气风机,抽气风机的抽气端连通安装有风箱,所述送风管另一端连通连接于风箱,所述风箱上连通连接有支管,支管另一端连通连接于气体夹层,所述送风管上连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流量计与进气管连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计为透明材料结构,流量计内部设置有两道隔板,两道隔板下端均开设有通口,两道隔板将所述流量计内部分隔成三个腔室,三个腔室内均设有液体石蜡,所述流量计上表面在三个腔室位置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气口、通风口和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进气管连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箱每侧表面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撑板,撑板与外箱内表面固定焊接,且撑板表面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箱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加湿器,加湿器的排气端连通于气体夹层。
进一步地,所述外箱底表面设置有冷凝排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原有的内循环设计改为有夹层设计,温湿度的控制全部在夹层内工作,通过热辐射及夹层空气导入量,使内箱中温度稳定。在做气体腐蚀试验时,抽取的是试验所需要的温湿度条件的气体直接导入,这样才能使内箱内的浓度长期稳定,也不会因为制造温湿度时,气体遇到水稀释其中的浓度,提高了试验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体腐蚀试验箱外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流量计剖视图。
图中:1外箱、2内箱、3气体夹层、4撑板、5出气口、6外循环风机、7离心风轮、 8电加热板、9制冷蒸发器、10加湿器、11风箱、12抽气风机、13支管、14送风管、15 均流盒、16风孔、17冷凝排水口、18进气管、19流量计、20进气口、21通风口、22排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凌环试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凌环试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85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