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兼容RAID与NVMe硬盘存储需求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09086.X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6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修杰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容 raid nvme 硬盘 存储 需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容RAID与NVMe硬盘存储需求的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标准slimline X8接口的主板、用来连接RAID卡与硬盘背板的RAID Riser卡、用来实现RAID功能的非标准RAID卡以及支持NVMe硬盘和普通SAS或SATA硬盘的硬盘背板,通过切换主板与RAID Riser或硬盘背板的连接关系,实现使带有标准PCIE X8 Slimline接口的主板兼容RAID技术的需求,也可以灵活配置成NVMe的方案,满足客户不同场景下不同配置的需求,同时,在没有RAID需求时,主板上的slimline接口可以用作其他用途,如外接其他PCIE设备等,增强了服务器的可扩展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兼容RAID与NVMe硬盘存储需求的装置。
背景技术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硬盘冗余阵列),简称硬盘阵列。RAID技术将多个硬盘组合成一个磁盘阵列,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与昂贵大容量磁盘相当的容量、性能和可靠性。对于操作系统来说,磁盘阵列是透明的,计算机系统看到的是一个单独的硬盘或逻辑存储单元。RAID思想从提出后就广泛被业界所接纳,存储工业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来研究开发相关产品。而且随着处理器、内存以及计算机接口等技术的不断发展,RAID不断发展和革新,在计算机存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高端系统逐渐延伸到普通的中低端系统,RAID技术如此流行源于其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优势,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数据存储需求。
NVM Express(NVMe)或称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Non-VolatileMemory express),是一个逻辑设备接口规范,是与AHCI类似的,基于设备逻辑接口的总线传输协议规范,用于访问通过PCI-Express(PCIe)总线附加的非易失性内存介质,虽然理论上不一定要求PCIe总线协议,此规范目的在于充分利用PCIe通道的低延时以及并行性,还有当代处理器、平台与应用的并行性,在可控制的存储成本下,极大提升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降低由于AHCI接口带来的高延时,彻底释放SATA时代固态硬盘的极致性能。
目前在服务器应用领域,为了满足客户对于RAID的需求,一般在主板设计中,预留标准的PCIE X8卡槽,然后配备标准的PCIE X8 RAID卡,来实现RAID技术。在客户有NVMe需求时,一般在主板上预留slimline接口,用于将CPU的PCIE信号转出至硬盘背板,实现支持NVMe硬盘的功能。但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以上方式难以实现,例如由于主板空间有限,无法放置标准的X8卡槽,再或者用户需求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的配置方案,采用以上现有技术会占用主板较多空间,难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容RAID与NVMe硬盘存储需求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兼容RAID与NVMe硬盘存储需求的问题,实现使带有标准PCIE X8 Slimline接口的主板既可兼容RAID技术的需求,也可灵活配置成NVMe的方案,满足客户不同场景下不同配置的需求,增强服务器的可扩展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容RAID与NVMe硬盘存储需求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主板模块、RAID Riser模块、RAID卡模块以及HDDBP模块;
当为RAID存储方案时,主板模块的slimline X8接口通过slimline线缆连接RAIDRiser模块的slimline X8接口,所述RAID Riser模块与RAID卡模块通过高速连接器相连,并通过Minisas HD接口连接至HDDBP模块,所述HDDBP模块的HDD连接器连接SAS或SATA硬盘;
当为NVMe存储方案时,主板模块的slimline X8接口通过slimline线缆连接HDDBP模块的slimline X8接口,所述HDDBP模块的HDD连接器连接NVMe硬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90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薄眼镜便携装置
- 下一篇:等水位多坡度人工降雨径流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