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瓿瓶打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0892.9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4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帅;杜心灵;黄晓帆;贺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B67B7/92 | 分类号: | B67B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瓿 打开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瓿瓶打开器,涉及安瓿瓶开瓶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安瓿瓶打开器包括两个相对的夹持部、缓冲层和开瓶部,所述缓冲层和开瓶部均设置在夹持部相对的一侧;两个夹持部的一端连接,夹持部的另一端与开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开瓶部为圆弧状,包括切割部分和毛刷;所述夹持部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层由可变形的缓冲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瓿瓶开瓶器能够同时解决掰开时易碎裂和清除切割时玻璃碎屑的问题,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瓿瓶打开器。
背景技术
安瓿瓶是一种密封的小瓶,常用于存放注射用的药物以及疫苗、血清等。安瓿瓶包括下部的管身和上部的乳头状头部,其中管身下端细长、上端逐渐变窄形成颈部,颈部上连接有封闭的乳头状头部。安瓿瓶使用时,需要从颈部处掰开或切开,常用的方法有:
1、以砂轮或其他类似工具切割颈部后,用手掰开;
2、直接对颈部施力掰开;
3、用工具敲击乳头状头部,使颈部断裂。
上述方法中,一方面徒手操作容易划伤医护人员的手指,而且施加的力量不对往往会导致乳头状头部碎裂,划伤或迸溅,从而伤害医护人员;另一方面,切开或掰开安瓿瓶后,玻璃碎裂时容易产生肉眼不易察觉的玻璃碎屑或不溶玻璃微粒,一旦注射道人体后,会继续在心、肺、肝、肾、肌肉、血管等组织中,达到一定的剂量后容易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以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等问题。所以,需要构建一种能够安全打开安瓿瓶的装置。
目前,市面上普遍的安瓿瓶开瓶器为夹式开瓶器,该开瓶器由两块条形结构通过前端铰接形成夹子,使用时一只手执开瓶器的尾端,另一只手将安瓿瓶泡部置于开瓶器中部,夹紧尾端固定开瓶器,然后用力掰断安瓿瓶。该设计通过开瓶器延长了易受伤手的安全距离,降低了风险,但另一只手仍然容易被割伤,且当前设计无法解决一定概率掰碎瓶身的问题,也无法解决碎屑或不溶玻璃微粒产生的问题。
中国专利CN208103895U公开了一种安瓿瓶开瓶装置,其中包括两根弹性压杆,在弹性压杆的侧壁上端固定有砂轮片,弹性压杆的侧壁下端固定有毛刷,利用砂轮片对安瓿瓶进行切割之后,再移动到毛刷处扫除玻璃碎屑。这种开瓶装置虽然能够扫除切割后的玻璃碎屑,但还需要再进行人工掰开,还是容易划伤医护人员的手,同样也没有解决安瓿瓶掰开时容易碎裂的问题。
可见,本领域缺乏一种能够同时解决安瓿瓶切割后碎屑扫除和安全问题的开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安瓿瓶开瓶装置无法兼顾安全和玻璃碎屑去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瓿瓶开瓶器,可在切割时同时进行玻璃碎屑的扫除,并且能够保护安瓿瓶的乳头状头部不至碎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瓿瓶打开器,包括两个相对的夹持部1、缓冲层2和开瓶部3,所述缓冲层2和开瓶部3均设置在夹持部相对的一侧;
两个夹持部的一端连接,夹持部的另一端与开瓶部3可拆卸连接;
所述开瓶部3为圆弧状,包括切割部分4和毛刷5;
所述夹持部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层由可变形的缓冲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开瓶部3的圆弧角度不超过160°。
优选的,所述开瓶部3包括两个毛刷5,两个毛刷5分别设置在切割部分4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毛刷5设置在切割部分4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切割部分4与毛刷5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硬质材料包括塑料或金属材料。
优选的,所述可变形的缓冲材料包括海绵或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08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