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总线型数字显示可燃气体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2488.5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7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赵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兴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2 | 分类号: | G08B21/12;G08B21/14;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郭堃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型 数字 显示 可燃气体探测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总线型数字显示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传感器单元、信号收发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数据显示单元、按键控制单元及电流管控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的输出端、按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及电流管控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数据显示单元的输入端及信号收发单元的输入端均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反应灵敏可靠、检测结果精度较高、用户体验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燃气体探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总线型数字显示可燃气体探测器。
背景技术
可燃气体报警器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器,是区域安全监视器中的一种预防性报警器。可燃气体报警器有催化型、红外光学型两种类型。催化型可燃气体报警器是利用难熔金属铂丝加热后的电阻变化来测定可燃气体浓度。当可燃气体进入探测器时,在铂丝表面引起氧化反应,其产生的热量使铂丝的温度升高,而铂丝的电阻率便发生变化;红外光学型是利用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线光源的吸收原理来检测现场环境的烷烃类可燃气体。当工业环境中可燃或有毒气体泄漏时,可燃气体报警器检测到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或上限的临界点时,可燃气体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安全措施。然而,现有的可燃气体报警器主要在常压下对直接采样的气体样品进行检测,反应不够灵敏,容易造成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用户体验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总线型数字显示可燃气体探测器,反应灵敏可靠、检测结果精度较高、用户体验效果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总线型数字显示可燃气体探测器,包括传感器单元、信号收发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数据显示单元、按键控制单元及电流管控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的输出端、按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及电流管控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数据显示单元的输入端及信号收发单元的输入端均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单片机芯片U1、电阻R7、电阻R32、电容C9、灯珠RT1及通讯接口ISP,所述电阻R7的一端及电容C9的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U1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及单片机芯片U1的第一引脚均接地,所述电阻R32的一端及灯珠RT1 的第一引脚均与单片机芯片U1的第二十引脚连接,所述通讯接口ISP的第一引脚与单片机芯片U1的第二十六引脚连接,所述通讯接口ISP的第二引脚与单片机芯片U1的第二十七引脚连接,所述通讯接口ISP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芯片U1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通讯接口ISP的第五引脚与灯珠RT1的第二引脚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传感器SEN、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可变电阻VR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运算放大器U3A及运算放大器U3B,所述电容C12的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3B的正向输入端均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第二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电阻 R17的另一端及电阻R18的一端均与传感器SEN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传感器SEN的第三引脚、电阻R18的另一端及电容C1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传感器SEN的第一引脚及电阻R30 的一端均与可变电阻RV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29的一端及电阻R31 的一端均与可变电阻RV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及电容C13的一端均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3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一端及电阻R19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 U3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及电阻R12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U3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及电阻R28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U3B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及电阻R13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U3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3 的另一端及电容C14的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的第二十一引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兴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兴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24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