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理线器及电缆理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3241.5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1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缪爱民;周长河;陈妍;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理线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线器,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理线器及电缆理线系统,该电缆理线器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若干个弹性卡环,各弹性卡环在底座上同轴排列设置;各弹性卡环均包括:头部、与头部彼此相对的尾部,头部和尾部之间还构成供电缆卡入的卡口;该电缆理线器还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拉锁机构,拉锁机构与各弹性卡环的头部和尾部连接,拉锁机构用于同步驱动各弹性卡环的头部和尾部朝着彼此相对的方向运动。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各弹性卡环对电缆的固定均是借助拉锁机构对各弹性卡环的头部和尾部驱动实现,从而避免了施工人员的重复劳动,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省时省力,而且还极大的提高了理线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线器,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理线器及电缆理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能依赖度不断增加,同时对供电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如何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已经成为电网建设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电缆施工是一项高难度、高挑战的工作,电缆的敷设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对供电安全和稳定性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一种整齐、有序的电缆敷设,不仅能使电缆的走向,尽收眼底,便于后期的运维和检修,而且能减少电缆间的互扰,提高供电缆的质量和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的电缆施工中,由于受施工环境、工期、设计缺陷及施工人员的素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电缆的敷设并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杂乱无序,交叉串扰现象并存,严重影响着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虽然,目前可通过理线器实现对电缆的固定,以起到的对电缆的理线作用,然而电缆在敷设的过程中由于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就会导致理线器的数量需要设置较多,在对线缆进行固定时,需要重复对每个理线器进行操作,实现对电缆的卡紧,这样无疑中不但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费时费力,而且还极大的影响理线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理线器及电缆理线系统,可极大的提高施工人员的理线效率,并且省时省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缆理线器,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若干个弹性卡环,各所述弹性卡环在所述底座上同轴排列设置;各所述弹性卡环均包括:头部、与所述头部彼此相对的尾部,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之间还构成供电缆卡入的卡口;
所述电缆理线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拉锁机构,所述拉锁机构与各所述弹性卡环的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连接,所述拉锁机构用于同步驱动各所述弹性卡环的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朝着彼此相对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缆理线系统,包括:若干个如上所述的电缆理线器、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各所述电缆理线器的所述拉锁机构通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还与终端侧进行通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理线器包括:底座、排列于底座上的若干弹性卡环、同步驱动各弹性卡环的头部和尾部朝彼此相对的方向进行运动的拉锁机构。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借助弹性卡环的卡口,将电缆直接通过各弹性卡环的卡口卡入各弹性卡环的卡合区内,并在当电缆被卡入各弹性卡环的卡合区后,可借助拉锁机构驱动各弹性卡环的头部和尾部朝着彼此相对的方向进行运动,使得各弹性卡环可卡住电缆,从而实现对电缆的固定。由于各弹性卡环对电缆的固定均是借助拉锁机构对各弹性卡环的头部和尾部驱动实现,从而避免了施工人员的重复劳动,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省时省力,而且还极大的提高了理线效率。
另外,所述拉锁机构包括:
第一传动轴,沿各所述弹性卡环的排列方向进行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与各所述弹性卡环的头部固定连接;
第二传动轴,沿各所述弹性卡环的排列方向进行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与各所述弹性卡环的尾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时达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3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